閩南網11月4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黃紫燕 通訊員 謝鳳娟)作為泉州市重要歸僑聚居地,洛江區立足千年僑鄉底蘊,將僑務工作作為連接僑心、激活發展動能的核心抓手,通過黨建領航、文旅融產、平臺賦能三大路徑,把僑資源轉化為共富實效,讓歸僑僑眷共享發展紅利,為“智造洛江?生態新城”建設注入強勁僑力量。
黨建領航:筑牢歸僑僑眷“幸福根基”
“現在住得太舒心了!”走進洛江區雙陽街道陽光花園小區,老歸僑們的感慨道出了僑務工作的民生溫度。這里曾是雙陽華僑農場所在地,作為1960年成立的雙陽華僑農場轉型而來的僑鄉聚居地,這里曾安置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歸僑近3500人,如今聚居著約2600名歸僑僑眷,牽動著1.2萬余名海外僑親的心——而這份幸福感,源于洛江區以“黨建幸福僑”工程為核心的僑務民生實踐。
針對歸僑住房需求,洛江重點推進“僑居工程”:南山社區4幢164套歸僑住宅拔地而起,道路硬化、天然氣入戶、建筑立面改造同步落地,讓歸僑住房條件實現質的飛躍。面對老舊僑居小區設施老化難題,陽山社區創新構建六級組織體系,在推進改造的同時,配套建成涉僑調解室、志愿者服務陣地,讓老舊小區變身“整潔有序、設施完備”的幸福家園。

洛江區僑居工程
民生保障更見精度。洛江聚焦歸僑僑眷“急難愁盼”,常態化發放貧困歸僑補助金、推動醫保養老全覆蓋、開展“歸僑僑眷關愛行動”,建設“僑心向黨”新時代實踐中心,織密歸僑僑眷民生網。數據顯示,雙陽街道歸僑退休金覆蓋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100%,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以黨建為紐帶,洛江還整合南山、坪山等社區涉僑資源,在服務僑眷、便民辦事、基層治理中探索僑務工作新路徑,用“聚僑力、暖僑心、融僑情”的舉措,打通服務歸僑僑眷的“最后一公里”。
文旅融產:激活“僑味”共富動能
在洛江區雙陽街道印尼特色一條街,十幾家僑味店鋪香氣四溢——峇厘島美食館的沙嗲肉串、僑家1960的特色點心、歸僑阿云打造的印尼千層糕品牌……這里不僅是僑味美食聚集地,更是洛江以僑文化賦能產業共富的生動縮影。

雙陽華僑農場舞蹈隊《千島弦歌》(受訪供圖)

今年雙節期間,美食文化嘉年華活動現場(受訪供圖)
深挖東南亞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的獨特優勢,洛江精心打造 “一場一園一館一街”僑文化載體:雙陽僑鄉廣場承載歸僑僑眷活動,峇厘民俗文化園展示僑鄉風情,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收藏300余件歸僑老照片、樂器等實物,印尼特色一條街集聚僑味業態。依托這些平臺,洛江連續舉辦五屆僑美食文化節、“僑遇?雙陽”市集等活動,2024年雙陽僑美食文化節單場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直接帶動僑胞創業收入增長30%。
從家庭小作坊到區域伴手禮品牌,從單店經營到產業集群,洛江通過“典型引領+集群發展”模式,讓僑文化從“文化資源”變成“經濟資源”,讓歸僑僑眷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增收,讓“僑味”成為共富路上的特色標簽。
平臺賦能:厚植僑商“創業沃土”
“家鄉的發展脈動,讓我們想回來干一番事業。”這是不少返鄉僑商的心聲。為把鄉情鄉愁轉化為投資動能,洛江將僑務聯絡與招商引智深度融合,搭建起僑商回歸的“連心橋”。
2023年以來,洛江借春節、清明等節點,舉辦新春茶話會、海內外鄉賢懇親聯誼會等招商活動,以親情為紐帶共商發展;主動“走出去”赴香港、東南亞開展招商,積極“請進來” 邀請全港各區工商聯、菲華泉州公會等社團及僑商返鄉考察,連續參與兩屆“海絲”僑商大會并舉辦配套活動。三年間,累計接待來訪僑商僑眷400多人次,2024年更是簽約僑資項目10個,總投資達101.2億元。

洛江雙陽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
平臺支撐更見實效。洛江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園、萬洋眾創城等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其中數字經濟產業園成功獲評首批“泉州市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并升級為集創業孵化、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同時聚焦青年僑才培育,組織香港洛江同鄉總會、越南福建商會等社團的洛籍優秀青年參與世界泉籍優秀青年聯誼活動,為僑商創業注入青春活力。
從筑牢歸僑僑眷民生幸福到激活僑味產業動能,再到搭建僑商回歸平臺,洛江的僑務工作始終以“僑”為核心,以“共富”為目標。如今,僑心聚、僑力凝、僑業興的生動局面在洛江持續鋪展,一幅“以僑興產、以產促富、僑民同心”的共富畫卷,正在“智造先行區、幸福生態城”的洛江沃土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