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說,課堂本來就是公開的,學生在學校上課沒什么好保密的。甚至有家長主張通過監控直播監督孩子,矯正孩子課堂上的不端行為。其實,這些說法在法律層面并不完全成立。”鄧學平說,隱私是一個動態和分層的概念,場景不同、權利人的主觀心態不同,隱私權的保護程度也會不同。在局外人看來“沒什么”的事情,當事人自身卻可能賦予其非常多的隱私內涵。更何況,隱私權只是人格權的一項內容,并非人格權的全部。
鄧學平稱,宿舍是一個完全生活化的場所,有時會涉及到身體裸露,直播宿舍毫無疑問會侵犯孩子的隱私、傷害孩子的自尊。課堂相對宿舍雖然更為開放,但仍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不排除課堂上也會包含大量的隱私性信息。
“就算課堂上沒有任何個人隱私,將課堂內容在互聯網上公開直播也同樣會造成學生強烈的壓抑感和侵襲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獨立和自尊,而這同樣涉及到人格權的侵犯。”
“不少教育者,包括部分家長在內,天然認為孩子就該被置于看管的鏡頭下,而對于孩子的心靈呵護,則相當漠視。這樣的教育心態和教育模式之下,如何還能指望這些學生未來會獨立思考并具有健全人格?”鄧學平說。
原標題:近30個“課堂直播”下線,平臺:吁老師僅分享給特定人群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