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三:饑餓營銷
小英記得,測評報告分析完后,工作人員開始介紹所謂的“藍海計劃”。
根據小英與指路人公司簽訂的《藍海計劃項目協議書》,“藍海計劃”全稱藍海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商業實戰訓練計劃,其目的在于幫助在校大學生打造職場必備技能,豐富商業實戰經驗,積累創業資金,拓展高端人脈云云。
學生出示的藍海計劃項目協議書。
培訓自然不是免費的。小英當時聽說,前六個月每月要交學費約400元,后12個月每月要約800元,她開始打退堂鼓。而此時,指路人公司的職員卻稱,平臺會提供兼職機會。
小英稱,她猶豫時,工作人員對她說,“藍海計劃”僅有50個名額,如果需要考慮的話,得拿出100元作為名額保留費用。多名學生向南都記者提及,指路人公司的工作人員在介紹時都稱項目機會難得。
“我完全不知道面試這么簡單,但內心是有些竊喜的。”一名學生稱。事實上,后來他們才發覺并非如此,“這是一種饑餓營銷的方式”。
套路四:學生以為在面試,其實是在申請貸款
后來小英同意加入,100元“名額保留費”也被退了回來。小英稱,她被要求手持身份證與一名工作人員在前臺拍照。
對于拍照小英認為,這是公司對其考核的形式之一。而有學生甚至向南都記者稱,自己當時認為是“拍照留念”。有學生則表示,指路人公司方面向他解釋,拍照是“為了要完善學員信息”。
拍照后,有工作人員給了她一張“即有分期(第三方貸款公司)申請表”。根據小英提供的表格,課程名為“藍海計劃”,價格為8900元。
南都記者看到,上面要求填寫個人的手機號碼、手機服務密碼、學信網密碼、銀行卡號、學校名稱及地址、月收入及支出、父母姓名及電話地址,兩個親戚和一個朋友或同事的電話等關鍵信息。
小英稱,自己另外提交了銀行卡的交易記錄,還復印了身份證,“當時以為這都是面試過程的步驟。”小英說,后來才知道這根本就是申請貸款的流程,而且應該有第三方貸款公司的人在場……“是指路人公司的工作人員要求我這樣做,還是貸款公司的人,我分辨不出來。”
學生小玲也稱,當時有工作人員稱,為了讓貸款通過,需要虛報相關金額,“當時急哭了,但是他們干脆讓我進了一間小房間,企圖穩定我情緒并進一步推銷。最后填的金額都是虛報的”。
小英記得,提交完信息后,就有一個第三方貸款公司的銷售代表要求她在電腦上簽名,“當時我不知道是貸款,因為我根本就沒看到合同條文,這是按照他們說的做,就簽下了”。多名學生向南都記者稱,自己當時處于一種迷糊的狀態,或根本沒來得及查看合同,就已經貸款了。
包括小英在內的多名學生告訴南都記者,隨后有一個電話打入,是第三方貸款公司用于核實信息的電話,他們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給予了回答。有學生稱,電話過來后,“有工作人員讓我開擴音,電話問什么,給我做測試的工作人員就指著寫下來的回答讓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