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校隊的大前鋒,張婕最喜歡訓練射門。一腳高球踢偏了,她吐了吐舌頭掩面笑起來,再趕緊補射一球。一個多小時的訓練,濕透的頭發緊緊貼在她漲紅的臉上,她不時用球衣領口擦拭著鉆進下巴的汗水,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繼續奮力地奔跑、射門。
山里娃的逆襲 從全縣倒數到市里的冠軍
“轉身!要快!”球場邊,教練魏小光的聲音略微沙啞。這個搞田徑出身的體育老師是女隊的主教練,用他的話來講,當上足球教練是被校長“趕鴨子上架”。
“我不懂足球,剛開始縣體育局一周來訓練2天,我就在一旁觀察學習。自己上網查資料看視頻,來熟悉這項運動。”魏小光面對的則是同樣懵懵懂懂的十多個女孩,“在這之前,她們連足球都沒見過,更別說看足球比賽。”
2014年,這個教練業余、球員基礎薄弱的球隊剛組建一年,首次參加縣里的小學生女子組比賽,0比9,0比10,大比分落后輸得很慘,毫不意外地位居全縣倒數。那次以后,備受打擊的教練和球員決心下次比賽不再那么丟人,每天放學后加練兩小時,周末節假日全員無休便成了常態。
有一回小長假,天下起了大雨,孩子們在操場上打起了“水”球,好幾個學生摔倒在水里,卻沒有一個放棄不練,這讓一旁的魏小光頗為感慨,“剛建球隊那會兒,她們摔了會哭,慢慢的即使疼到眼淚都在打轉了,爬起來頭一甩又繼續練。”
在馬詩彤、張婕的左右手肘內側,有塊硬幣大小的地方顏色明顯比周圍膚色要淺。張婕輕輕摸了摸手肘,“這個地方容易挫傷,流血就擦一擦,不像肌肉拉傷還需要休息會兒。”
就是這群比別人付出時間更多,受傷也不落下訓練的小隊員們,短短一年就實現了逆襲,從縣里踢進渝東南片區,最終在重慶校園足球聯賽中,拿下她們市級比賽的第一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