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徐敏證實了鄭禹系“人人分期”校園代理的身份。起初,鄭禹還使用“優分期”和“人人分期”兩個平臺套貨。但韓曉介紹,由于“優分期審核比較麻煩”,他們轉而全部使用能快速完成審核、下單的“人人分期”。“整個下單過程不超過10分鐘。”
在其他地區,利用漏洞的大有人在。據報道,2015年10月起不到5個月時間,內蒙古女孩張一丹就利用類似的手段,在內蒙、遼寧兩省詐騙1200余名學生上千萬元。她在審訊中表示,快速擴張的首要訣竅,就是“挖掘各大分期平臺的授信經理做自己的中介”。
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銀監會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其中強調,要對“借款人資格審查失職失當等行為加強監管和風險提示”。
上海、重慶、深圳、廣州等多地監管部門隨后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校園網貸市場,并列出多項負面清單。
同年8月,銀監會對校園網貸整治再次提出五字方針“停、移、整、教、引”,其中“停”針對暴利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移”指違法違規行為要移交相應部門,“整”是對校園“網貸”業務進行整改,“教”和“引”則涉及大學生教育。
“趣分期”官方表示,從2016年開始,已不再經營大學生市場。短短數月,活躍在校園內的線下地推團隊大量消失。
坍塌
在此之前,馬艷飛和鄭禹還是過上了一段“好日子”。
許寧透露,除了少部分用于消費,馬艷飛的大部分資金,都放進了股票市場和民間借貸領域。2015年股市暴跌,才導致他騙局的資金鏈“意外”斷裂。
和苦心經營著整個體系的馬艷飛相比,鄭禹明明有著更靠譜的“商業模式”,卻把自己弄成了整個鏈條上最不穩定的因子。
他抽的煙從三四十元一包的利群變成了百元的“1916黃鶴樓”,“成袋成袋地買”,代步工具也從摩托車變成了改裝后價值幾十萬元的豐田銳志。
鉑金鏈子,最新款的手機,價值數千元的手表,讓鄭禹的好朋友最印象深刻的是,“別人分煙論根,他一盒一盒分”。百元一包的黃鶴樓,常常被鄭禹隨手扔進朋友的懷里。
“那一陣子,他和他身邊的一些人都不把錢當成錢了。”鄭禹團隊的一名成員說。
沒有人知道,鄭禹的底氣來自于低價變賣手機。也沒人能說清,他是何時放棄了正經的“創業”,選擇了一條險徑。
事后調查發現,鄭禹以單價5000多元、低于市場價的價位賣出了未開封的蘋果手機,但這部手機的“成本”高達七八千元。根據還款期數的不同,“人人分期”會從中收取累計幾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服務費。這意味著做得越多,欠得越多。
多位與鄭禹認識的受害者說,鄭禹對朋友“非常大方”。有人反映,鄭禹送過改裝摩托車給朋友。當事情敗露后,找上了鄭禹家門的受害者驚訝地發現,他家的房子老而破敗,他與他們想象中的“闊少”形象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