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找到的多位受騙學生,所涉金額從兩三萬元到五六萬元不等。
受騙學生張瀟(化名)說,當初是他和幾名室友報了警。他們是李寧的5名室友,也是最早的受騙者。
張瀟說,2月25日那天,李寧親口告訴他們自己“創業失敗”,還不上錢,希望他們各自先給網貸平臺還款,5年后他再償還他們。他們決定報警。
然后他們才知道,李寧的騙局從自己的宿舍開始,在校園里持續了兩年。
窩邊草
騙局始于2015年3月。
李寧對5位室友說,自己要“做生意”,還差一點錢,需借用他們的身份信息在網上貸款。本金和利息都由他來歸還。他們要做的是收到貸款后把錢轉給他。
李寧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二年級學生,也是時任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主席。
過去幾年里,國內出現了層出不窮的網絡貸款平臺,與之有關的大學生借貸問題也一再出現。2016年,河南一名大學生因賭球從網貸借貸60多萬元,無法償還后跳樓自殺。在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女大學生拍裸照用于借貸的現象。銀監會、教育部曾發文要求各監管平臺密切關注網貸業務在校園內的拓展情況,“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干隊伍要密切關注學生異常消費行為”。
李寧要求室友“幫忙”,看上去是個舉手之勞。他們只需要手持身份證拍下照片或錄制視頻,留下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學生證、學信網(注: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網站)賬號密碼和父母的聯系方式就可以了。李寧據此在網貸平臺注冊。
5位室友都同意了,張瀟解釋他們是礙于面子。他出示的自己與李寧的微信聊天記錄里,幾乎都是網貸平臺發來的還款提示,少則100多元,多則680元。
只是,借了多少錢,分了多少期,有哪些平臺,賬號密碼是什么,只有李寧清楚。一切操作由他完成,別人只是做名義上的借款人。
到案發為止,李寧為室友們留下了總計30萬元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