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談了外因,那么內因呢?高校流行文化為何能影響大學生內心?
王穎:流行文化的流行并不是因為內容深刻,而主要是具有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當下性,體現了大學生當下的生活價值,滿足了大學生此時此刻的感受、欲望、追求和沖動。熒幕上近似完美的偶像明星,可以引得粉絲族們尖叫不已;韓劇里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可以引得韓劇迷們或哭或笑;網絡上場面宏大、制作精良的網絡游戲,更是讓那些游戲高手們如身臨其境。這些以視聽為主要形式的流行文化,除了能滿足大學生的感官享受外,其和大學生真實感受和內在需求相吻合的內容,更能感染大學生的情感和情緒的變化。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階段,他們渴望獨立,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所以特別在意群體對他們的評價、態度和接納程度。高校流行文化可以有效滿足大學生群體認同的需要,相似的服飾、相似的語言、相似的生活方式,更能讓大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群體中的一員。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大學生會主動選擇了解高校流行文化,幫助自己融入到群體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從眾更加劇了群體相互間的傳染、暗示和模仿,促成了高校流行文化在校園里面的擴散。
在生理方面,大學生的身體已發育成熟,這使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是成人,他們不喜歡再被當作“孩子”看待,并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所以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意見秉持批判的態度,并傾向于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有選擇性的接受。流行文化恰好迎合了大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他們可以盡情地表達自我、彰顯個性,不受約束和管制,其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另外,大學生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推進自身社會化。在這個過程的主要任務是:知識技能社會化、政治觀念社會化、倫理道德社會化、職業意識社會化和價值取向社會化。而高校流行文化正扮演了促使大學生社會化完成的角色。由于校園的封閉環境,學生和社會的聯系主要是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因此,通過網絡,高校流行文化以其強大的穿透力和覆蓋力,實現了大學生和社會“點對面”的交流,成了他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參與社會的情感表達出口。而網絡的無處不在,也使得高校流行文化所傳達的生活理念、價值信仰等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影響到每個人的理想追求和行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