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高校發展初期,資源一度成為拉開東西部差距的原因之一。“過去很多西部省份靠賣資源發展,東部把資源拿去后,加大投入,占領了產業鏈的高端,資源廉價流失,沒有為基礎性研究發展起到作用。”楊保建經歷了市場經濟從計劃經濟中破殼而出的年代,高校人才流動的高潮也發生在那時,“那時學校里有路子的人都先后離開了”,有的去了東部沿海地區,有的去了國外。
“競爭到來,‘挖人’是必然的。”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左東嶺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說,計劃經濟時代,人被困在原地不得挪動的情況已成歷史,尤其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國內某方面的優秀人才匯聚在一個學科平臺形成強大的學術梯隊,對增強學科的國際競爭力沒什么壞處。”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手下留情”的懇求,在左東嶺看來不等于對人才流動的否定,“他沒判斷對錯,更多是從情感上呼吁東部高校不要為了加強自己把西部院校搞垮。”
其實,東部高校也在為西部院校輸出人才。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已經有三位長江特聘教授到西部高校上崗,支持他們的學科建設。如果抱著‘人才是為我所用,而不是為我所有’的心態,東、西部高校完全可以加強合作,協同創新。”
被重新任命為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的全國人大代表鄭強正是這樣的范例,擔任了4年貴州大學校長的他表示:“我不僅不會挖西部高校的人才,還會鼓勵更多教授像我一樣去西部工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