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二,小陳對物理“余情未了”,重新參加物理競賽的訓練,結果搞出了名堂,又進了物理競賽國家集訓隊。
別人眼里那么難走的路
他為啥一下走通了兩條
據說,小陳在上初中前還是一個零基礎的電腦“小白”(指什么都不懂)。初中到建蘭中學后的第一節電腦課,老師教大家用PASCAL語言在屏幕上打一個單詞“HELLO”就把小陳給難住了。放學后,小陳萬般委屈地把書捧回家問媽媽。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的時候,陳媽媽是兒子的好老師,但一學期后,陳媽媽就發現自己完全幫不上忙了。
學校將所有喜歡信息技術的學生組成了一個興趣小組,經過多輪選拔,最終留在小組里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就在這短短一年時間,小陳就從“小白”變成了信息社的社長,信息興趣小組里的重要一員。陳媽媽說,小陳很喜歡自學,在初中打下的基礎,為他高中參加信息競賽鋪了一條平坦的路。
陳媽媽覺得,兒子學東西學得快,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專注。當他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可以安安靜靜地坐在課桌前,不會東張西望,因此學習的效率就很高。每當陳媽媽下班回家時,小陳的作業都已經做完了,可以去做其他感興趣的事。家人們也會努力配合他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當孩子需要靜心做功課時,家人絕不會打開電視機或者制造出其他聲響。
那幾年,小陳看過的相關專業的書,裝滿了幾個大紙箱。
看明白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加上天賦與好的學習方法作為輔導,再付出超過常人的努力,這就是小陳成功的秘訣。
一度被淘汰的他
最后成了“信息學大神”
當然,除了努力,想要成功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像小陳那樣的學科競賽頂尖選手,看過的書、做過的題,遠遠超出你的想象。曾與小陳同場競技過的金策,畢業于學軍中學,現在在清華讀書。在信息競賽圈內,金策被大家視為大神級的人物。2013年,還在讀高一的他就拿到了全國信息學奧賽冬令營第一名,當時參賽的隊員一共有50人,都是來自各地的頂尖好手。
他說,自己能夠成功,靠的是努力和堅持。
高一暑假,金策以第一名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卻在后來的國家隊選拔賽中發揮失常,遭到淘汰。畢竟,50人沖擊4人的國家隊,實在太難了。“我難過了一個月,甚至想過放棄。”2016年,金策再次進入集訓隊,最終獲得了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并一舉拿到了世界冠軍。
金策媽媽對錢報記者說:“兒子能站上世界冠軍領獎臺,天賦是其次,全國那么多優秀的孩子,想要入選實在是難上加難,關鍵是努力,還要加一點運氣。”
在榮耀的背后,沒有人知道,金策為了準備比賽,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光是熱身,就參加了幾十場網上比賽。很多是與外國的選手比,需要半夜比賽,從晚上12點一直比到凌晨三四點。
“就靠一杯咖啡頂著。”媽媽說起這事就很心疼,“有時一天要比兩場,最多一天比了三場。這樣的強度沒有興趣不行,沒有毅力也不行。”(記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