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中國衣裳的首席設計師
早在2014年夏天,李任飛系列講座《名相晏嬰》就在《百家講壇》熱播,之后便有了續講的邀約。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講春秋第一相管仲,一是講中華傳統服裝,兩個話題李任飛都開設過相關課程。“和編導討論后,我們都認為中國人說‘衣食住行’,衣排第一,服裝何其重要,而且服裝對傳統文化的意義太重大了。”就這樣,李任飛開始了《中國衣裳》的主題講座規劃。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15集《中國衣裳》與觀眾見面,2月20日首播的第一集“初試衣裳”講的是衣裳的起源。李任飛說:“中國衣裳的首席設計者,當推黃帝。上下裝在今天看來稀松平常,但祖先把服裝定型為上衣下裳,卻是一個偉大的創意。在《周易·系辭下》中有一句話: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李任飛解釋,上身穿衣,下身穿裙,首先是為了方便生活。黃帝時期的氣候比現在熱,下身穿裙便于散熱;而先民以農耕為主,如果穿褲子,泥土容易粘在褲腳上,穿裙子,泥土就沾在小腿上,便于清洗。
設計完了服裝制式,黃帝還不滿足,繼而為服裝定義了文化內涵——上衣對應天,下裳對應地,穿上這樣的服裝,人就活在了天地間。
李任飛說,既然上衣對應天,那就與天同色,所以取玄色,下裳對應地,就與地同色,所以取黃色。地是黃色的很好理解,那天為什么是玄色呢?原來,古人認為,如果出了太陽或月亮,天就不再是本色,所以在月亮落下太陽未出的凌晨,仰望天空,那種深邃的黑里略微透出一點紅的顏色,就是玄色。
“所以,天地玄黃作為古代的世界觀,古人就把世界觀穿在了身上。”李任飛說,“之后,無論是春秋時期的深衣,還是漢唐時期的襦裙,都是上衣下裳的變形而已??梢哉f黃帝的設計,影響了中華民族服裝五千年之久。”
元代織綿上的鳳凰
明代仕女的長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