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明看來,農村的離婚率也不低。很多相親在一起的,認為雙方條件差不多、交往時間差不多,就選擇了結婚,但因為缺乏對于婚姻的認識,所以還像談戀愛一樣,認為不合適了就隨便離婚了。“可能這多多少少與農村這種相親模式和過早結婚有關系。”趙明說。
與趙明情況類似的還有馬夢迪。這個在成都上學的河南姑娘在這個寒假也受到了家人的催促。
“父母倒還好,只是七大姑八大姨、各種鄰居叔叔阿姨都在催,找對象了沒?咋還沒結婚啊?”提到“相親”,馬夢迪有些哭笑不得。她記不得從何時起,母親便接到不少給女兒介紹對象的請求,但她也并非有求必應,在介紹給女兒之前她都會作一番篩選,條件不合適的直接就回絕。
家人希望能找個當地的人,這樣彼此都互相熟悉,知根知底更放心。
“我本身是不反對相親的。”馬夢迪說,因為自己還沒有畢業,所以收到的相親請求并不是最多的。與她同齡的初中同學,在臨近春節的一個月里一共參加了17次相親。“她很早就不上學了。”馬夢迪解釋。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顯示,3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被家人催促談戀愛或相親,其中27%的受訪者家人經常從言語上相勸,6%的受訪者家人在為其籌劃相親。
提到自己的一次相親經歷,馬夢迪坦然地說,“相親不成還是朋友嘛。”她覺得雖然兩人的關系沒有進一步發展,但偶爾還是會發微信聯系一下,兩人的友情還在繼續。再有一年多,馬夢迪就要大學畢業了,盡管家里對結婚催得緊,但她還是希望自己能再多讀兩年書,繼續當個學生,考研才是她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