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郭樂源至今記得第一次給孩子們上課的情景。那是三年級的一節(jié)寫作課,班里有一個性格內(nèi)向的男生,“提問不回答,和他說話也沒啥反應(yīng)”。快下課了,其他同學都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貼畫,只有那個男生沒有。
郭樂源試著讓獲得貼畫多的同學給那個孩子分享。但大家都不愿意,在郭樂源引導下,終于有一個女生先拿出了自己的一張貼畫。在她帶動下,那個男生最終得到了許多貼畫,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孩子們不會遮掩自己,可能會給同伴帶來傷害,這時老師的引導就至關(guān)重要。”郭樂源說,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自己慢慢讀懂了孩子的內(nèi)心,也悟出了一些教育心得。
常在校園里散步的郭樂源發(fā)現(xiàn),學校里有好多熟悉卻叫不上名字的植物。“為什么不給孩子們介紹一下常見的植物呢?”郭樂源上網(wǎng)搜集資料,為孩子進行了一次植物科普講座。看到孩子們上完課依然意猶未盡的樣子,郭樂源笑了。
這以后,郭樂源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藝術(shù)修養(yǎng)的提高和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不是一兩節(jié)課就能提升的。說不定我的哪堂課會激發(fā)孩子們當植物學家的夢想呢。”
和郭樂源一樣,志愿者們在支教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白馬小學,他們經(jīng)歷了很多的“第一次”——郭樂源記得有的志愿者第一次上旱廁手足無措的樣子,還有的吃不慣當?shù)氐娘?hellip;…
“雖然遇到些挫折,但成功的喜悅更加珍貴,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合作、知道了感恩。”在金小羽的博客中,類似的支教感悟還有很多。志愿者陸夢佳則在支教日記中寫道,“教育,就是一個人撼動一群人。”
郭樂源的收獲就更多了:作為項目牽頭人,不僅要與政府、學校、志愿者家長打交道,還要學習如何調(diào)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對志愿服務(wù)也有了更深體會:“它不是志愿者一廂情愿的獨角戲,而是通過學習和探索,切實了解被援助對象真正需求的過程。”
郭樂源和來自美國的Allan老師一起為白馬小朋友舉辦講座。西建大郭樂源微博圖
建成“吉姆·羅杰斯留守兒童之家”
這個寒假,郭樂源和她的同伴們將和當?shù)刂驹刚咭黄穑瑸楹⒆觽冞M行足球、陜西文化等特色課程的培訓。如今的白馬小學留守兒童之家,也成為孩子們課外活動的新場所。
每逢周末和節(jié)假日,嶄新的圖書閱覽室、書畫室、剪紙活動室、棋類室、心理咨詢室、室內(nèi)運動室免費對留守兒童開放,還有志愿者為孩子們進行全程輔導。
從關(guān)心孩子的物質(zhì)生活、身體健康,到關(guān)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心理健康,郭樂源及其團隊成員正在有計劃地將愛心助學活動逐步深化,“愛心伙伴牽手共成長”、“給遠方親人的一封信”、為留守兒童過生日等愛心活動在這里常常舉辦。
在郭樂源和她的愛心助學團隊努力下,“吉姆·羅杰斯留守兒童之家”已成功注冊為公益組織,郭樂源成為這一組織的法人代表。這個瘦瘦的、個子不高的女孩還計劃把“吉姆·羅杰斯留守兒童之家”的模式在山東省乃至全國復(fù)制,讓更多的人關(guān)愛留守兒童,關(guān)心農(nóng)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