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假期結束前瘋趕作業讓很多家長覺得頭痛,可孩子在假期還未正式開始前就趕完了所有的寒假作業,也讓宋女士覺得頭痛,“難道一個假期就讓他耍過去?”
宋女士一家住在五公里,兒子南南現在讀小學3年級,上周學校期末考試結束,老師隨即將寒假作業布置了下來。
“考完試當天,南南約小伙伴玩到快十點才回家,回到家,他給我說,計劃在一周內把所有寒假作業做完,然后就可以徹底玩個夠了。”宋女士說,當時,對于南南的“計劃”她并沒有多想,還鼓勵他,“作業是應該早點做完。”
之后的幾天,南南果然開始了“埋頭苦做”,僅僅兩天時間,就把一本《寒假作業》趕完了。
“嚴格說起來,學校要到18號才正式放假,但是現在南南的作業已經趕完了。”宋女士說,靜下心來仔細一想,她又覺得有點不對味,“南南平時報了兩個興趣班,但是寒假都停課了,我們尊重他的意見,也沒有報強化班之類的。這樣一來,是不是意味著他要把一個寒假都玩過去?”
雖說宋女士覺得假期就應該給孩子充分的玩耍時間,但是她更擔心,一個假期玩下來,臨到開學的時候,南南的學習怎么辦?
天臺崗小學花園校區老師張世力認為,“趕作業”違背了布置寒假作業的初衷,它不但起不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反而讓孩子養成了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壞習慣。如何合理安排時間,這些內容其實都是孩子養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學了多少內容更為重要。
張世力說,除春節前后幾天外,孩子每天最好保持一定的學習狀態。家長要督促孩子按照寒假作業上的要求,每天定時、定量、保質完成,通過作業,查找平時學習中遺留的薄弱環節和知識點,鞏固課本知識,切不可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
家長不要鼓勵孩子一天做很多作業,也不要額外布置寒假作業。給孩子一些空間,做他們自己喜歡的、平時又不一定有時間做的事情。
而對一些高年級學生而言,可以自己靈活安排時間,只要能保證質量。作業不一定要每天都做,作業也不是必須每道題都做。但前提是學生要明白自己的狀況,知道如何做作業才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