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實驗過程中,這種分子被發現具有較好的“熱電子輻射性質”。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都是運用這種熱電子輻射技術,為衛星供電。隨之而來的聯想是,沈志勛自己參與創辦的太陽能企業,一直在尋找除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外的新技術——光伏+光熱綜合發電。過去,因為技術原因,兩者無法融合。“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一個熱電子輻射,在這個基礎上發展高溫光伏這個事情。”遵循這個思路,沈志勛團隊取得了技術專利,后來得到雪佛蘭、豐田的支持,“我們把它往前更推廣一步,非常有意思。”
跟著沈志勛做研究的兩名學生,現在用這項技術辦了一家新公司,他們試圖運用這項技術解決無人機續航能力弱的問題。“他們玩無人機,這個東西只能飛十幾分鐘,令人頭疼。”沈志勛說,如果想讓無人機參與交通管理,那么它的續航能力要從目前的十幾分鐘提高到一個半小時以上。
這兩名學生后來還因為在無人機續航領域的研究和實踐,被美國總統奧巴馬請到白宮做客。“一項技術擺在你面前,但這個技術能應用到什么情景上,你不一定能夠看得出來。”沈志勛說,現在的大學教授、創業者,都需要補上“市場”這一門課,“你的研究結果跟你初衷很有可能不一樣,你的根據需求進行變化??蒲袑嶋H上要挑戰最難的事情,你可以把技術推到最前沿,這個過程當中你又要對社會的需求有一定敏感,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有很多新的有用的發明出來。”
因為經常投資一些創業項目,沈志勛總會特別注意“社會變遷的趨勢”。以斯坦福大學本身的成長為例,這所大學最初只是一個地方性的小學校,在它的發展歷程中,美國加州從農業州轉型成為工業州,“教務長勇敢地抓住了這個機遇,做了很多跟這個發展有關的事,了解這個社會發展趨勢和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對于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有意義的。”
而當前的社會發展機遇,沈志勛認為,在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印度的人口呈“金字塔”結構,高齡者少、青壯年多;而中國,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個趨勢里面,有很多機會。”
最近,沈志勛看得比較多是數據和健康之間的關聯,“基因測序會極大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新型汽車,包括電動車、無人駕駛等方面,代表生產力解放;人工智能,肯定會成為整體社會趨勢方向;非重復工作的自動化,尤其是服務業自動化,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在美國硅谷,因為環境原因,“食物革命”成為熱門概念。斯坦福有學生創業,推出了用各種蟲子制作的零食;現在又有教師推出“草制牛肉”的創業產品。
“大學教師都有學術休假,每6年可以有1年休假,做自己的事情。”沈志勛說,“草制牛肉”的發明者,就是他在斯坦福大學的同事,“他發現牛肉里頭有一種叫做‘Pef’的分子,牛肉三分熟、四分熟、五分熟口感都不一樣,就是Pef在起作用。對Pef做不同處理,就能把這種口感做出來。”
這名教師的瘋狂想法,后來得到基金會、著名商人李嘉誠的賞識,獲得支持,“他做到這一點了,他將來還想把這個牛肉做出來。”
沈志勛鼓勵“挑戰”,一些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異想”,都值得挑戰,“掙錢只是一方面,單純的學術研究也只是一個方面。你要想能不能用自己的技術解決一個大問題,改變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