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的起源介紹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曾以其燦爛的古代文明令世人矚目。但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的鐵蹄踏進中國,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的主權被侵犯,中國的領土被踐踏。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屈辱歷程中,中國受盡了列強的欺凌,處于極端貧窮落后的境地。自強不息的華夏子孫,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民族危難的歷史關頭,為了抵御外辱,為了推翻帝制,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尋找救國的真理。民族復興、強國興邦一直是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追求目標,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們期待著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國家的誕生。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為了改變祖國的境遇和命運,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從沒有間斷過,但都以失敗告終。譬如: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等。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第一次響亮地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政治綱領。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清王朝,而且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妥協而告終。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然是處于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人民困苦日甚一日”。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了。
歷史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毛澤東曾概括描述了當時的情形: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中國再一次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的理論,探索新的道路來求得國家的獨立富強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先進理論。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同時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為新思想新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道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摸索建立新中國的努力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此,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
這不平凡的28年,南湖的船舫,井岡的炮聲,長征路上的篝火,延安窯洞的燈光,西柏坡的腳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軌跡;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紅軍長征、敵后抗戰、三大戰役……是英雄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成就驚天動地之壯舉的真實記錄。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毛澤東在1949年新年獻詞中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要求“必須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中華民族終于獲得新生,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