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自媒體一項《你家孩子暑期消費總額是多少?》的調查中,選擇5000元到10000元占52%,10000元到20000元占25%,20000元到30000元占9%,30000元以上占13%。
雖然一半以上的家長選擇了5000元到10000元這一“最低檔”,但更多人表示懷疑,那些月收入不到5000元、10000元的家庭怎么辦?面對價格不菲的暑假,很多“80后”、“90后”懷念自己吃著冰棍、在家看著《西游記》、出門瘋玩的童年。
暑假期間,中國眾多中小學生選擇參加模擬軍事拓展類的夏令營,孩子們在教官和老師帶領下通過參加一系列訓練鍛煉體魄、磨煉意志,增強團隊和感恩意識,體驗不一樣的“特種兵”式暑假生活。趙春亮攝
除了出國游學這個大頭,報班也成了暑假花銷的另一大開支。除體育、藝術特長等各類興趣班外,英語、數學、語文等各類補習班在學齡兒童中持續火熱。家住北京的梁女士給孩子暑假報了八個班,除了語、數、外,還有跆拳道、羽毛球、繪畫、鋼琴、小提琴。她說家里沒人照看孩子,只好讓孩子在各個班里呆著,也許還能有所收獲,但相應付出的各類支出就是過萬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補習班的熱銷與家長“彎道超車”的心理直接相關,很多家長把孩子暑假安排得滿滿的,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多學一點,走在其他孩子前面,這其實是教育的功利心理,但在中國當前環境下一時很難改變。
7月11日,在江西省萬載縣金銳籃球訓練館,一位學生正在教練指導下進行籃球訓練。 鄧龍華 攝
其他五花八門的暑期班還有領袖氣質培訓班、皇家馬術、兒童高爾夫、名師教國學、名校夏令營等,當然價格都以上萬計。這與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中產階級想提煉孩子的修養有關,但是否能有相應收獲,則因人而異。
儲朝暉表示,其實,每年夏天幾乎都能見到海外游學、各種主題的天價夏令營、暑期班的報道,這其中固然有媒體周期性新聞熱點,也不乏相關營銷機構等幕后推手。家長應對此理性看待,對于選擇多少錢的出游、報班,則應量力而行。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愛和時間上的付出比金錢的付出更重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好事,但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決不等于花了多少錢。儲朝暉說,真正有意義的暑假是讓孩子能自己支配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現在的孩子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這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