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背景優勢已經很小
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業里的前輩聊天,這位前輩告訴她:“現在的留學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以我們公司來說,留學生背景的優勢其實很小。除了英語優勢外,其他就沒有了。但是,英語好這一點,985、211的大學生同樣能做到。”
前輩的實話,又是一次碾軋。小林說,的確,競爭力永遠屬于少部分人,我們的父輩們,讀大學不容易,所以那時候大學生特別受優待;后來,大學生越來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來,優秀人才去國外進修,回來成為各行業的精英。現在,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學,留學生的整體含金量也在下降。
幾乎每一家面試單位都會問她同一個問題——你為什么回國?小林對這個問題有點反感:“并不是說,國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國了。回國,僅僅是個人的決定而已,沒有那么多值得說的理由。就是想回來賺錢了,但是面試時總不能這么說啊!”
小林身邊一起出國的幾位朋友,大多選擇了創業。創業,避開了回國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適合經濟條件尚且不錯的大部分留學生。
“我有個朋友在澳洲學美發,相當于去讀了個澳洲的技校,完全是為了鍍金。當然,回國也找不到工作,總不可能去發廊做理發師吧?”小林苦笑道。
擺正自己的姿態
扎扎實實做出來
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國企,每個月工資拿到手5000元。這和她最初的預期不是沒有差距,但是經過多番碾軋下來,她說自己要求已經放到很低了。這家企業留學生眾多,不乏國外一流大學的學子。
單位的老員工告訴她,公司里留學生起薪比國內研究生高1000元,比國內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僅僅是這樣了。進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與否,就靠每一個打拼了。
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戶對接采購,溝通和營銷為主。經過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斷擺正了自己的姿態。“留學生已經沒有光環了,不管什么學歷,都還得扎扎實實做出來的。”
小林已經26歲了,作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時間更為緊迫。她說,6年的留學生活讓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紀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緊時間追趕。
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筆賬:1年的留學準備花了近10萬元人民幣,6年澳洲生活花費大約180萬元人民幣。依照目前的工資水平,賺回這筆錢難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10年賺回這近200萬。
“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小林笑著,轉身走進了客戶所在的寫字樓里。
杭州延安路,很多建筑外立面上有雅思托福考試培訓機構的廣告。都快記者 嚴嘉俊 攝
花幾百萬元出去留學,幾年之后回國就業,面對的卻是這樣的現實——這幾百萬花得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