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寒接受采訪時很委屈(視頻截圖)

方舟子不依不饒
“韓方大戰”目前已走法律程序。不過,雙方的“隔空辯論”依然沒有停止,并持續升級。昨日下午,方舟子先后在搜狐、網易微博做微訪談,集中回答網友關于韓寒的問題,表示“即使法院判我敗訴,我仍然會繼續分析署名韓寒的作品。”
華西都市報記者也于昨日早上采訪到韓寒本人,在回復中,除了重申自身清白,韓寒更是坦承自己也有幾分無奈,“我很厭惡我自己,不停地解釋。我也不屑于回應對方,因為我知道對方不是在質疑,就是胡攪蠻纏……我只是覺得很氣餒。因為很多人參與到大家來找茬的游戲中。”
很氣餒
“手稿干凈,沒想到也成罪過”
華西都市報:有一個“質疑”你此前大概沒有看到,方舟子說《三重門》的手稿怎么那么干凈?長篇小說的手稿一般都應該是涂改、修改痕跡比較重啊?
韓寒:這,其實我有修改,你們看到的出版的《三重門》是二十萬字的版本,其實我修改了,那就是在寫完了結尾以后,我因為不滿意開頭,所以刪除了前面十萬字,重新寫了。我手里有《三重門》沒有被采用的前十萬字。但是我一旦決心要寫,我就很少會修改。我的在教室里寫的手稿也是這樣,那是寫在筆記本上,基本上全文就改了三四個錯別字。我也許寫得很爛,但我就是很少修改,沒有想到這也成了罪過。
華西都市報:你會不會有可能放棄寫作,放棄作家身份?比如專心做你的樂隊?
韓寒:我不會去唱歌的。那只是和獨唱團的人一起玩而已。但是我會有新的職業,我想有一段時間少寫一點東西吧。我有點失望。我最初選擇了不回應,是因為覺得清者自清,后來發現,這不是一個清者自清的年代。有的文化人在討論方舟子做的是不是“質疑”,我覺得不是。我只想說,方舟子所為就是因為仇恨,就是想要整人。如果(誰)覺得方舟子所作屬于質疑,我愿意讓方舟子去咬一下這個文化人,并讓方舟子一口咬定那個人的文章都是別人代寫的,再說。
很恐懼
“我很厭惡自己,不停地解釋”
華西都市報:這些天,你內心有沒有偶爾會閃過那么一絲恐懼?
韓寒:會,我很厭惡我自己,不停地解釋。我也不屑于回應對方,因為我知道對方不是在質疑,就是胡攪蠻纏。你從他最新的質疑里就能看出,我父親公布了兩封家書,第一封我叫他父親,第二封我叫他爸爸,于是他又斷定我作假。我想只要有一定智商的觀眾就能知道了,他是在胡攪蠻纏,能忽悠幾個算幾個。
我只是覺得很氣餒。因為很多人參與到大家來找茬的游戲中,總是不愿意退出或者認錯的,于是為了自己的正當性,只能一口咬定我有人代筆。
華西都市報: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哪天寫進小說里?新小說啥時候能出啊?
韓寒:說不定等我老了,也許會為(這件事)寫一個劇本。希望當時的讀者覺得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有一個著名打假者,因為發泄自己的私恨跳出來,對一個作家說,我斷定你的文章不是你寫的。理由是,反正我覺得你寫不出來。然后跳出來一堆說,你完蛋了,你完蛋了。然后一個作家,居然要自我證明自己寫過這個文章,這比登天還難。但好在我居然有手稿,有筆記,有人證,有家書。這要是其他沒有手稿的作家,恐怕就完蛋了吧。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杰
僵持戰
方舟子:絕不罷休,還有很多證據
昨日下午一點半開始,方舟子在搜狐微博做題名為《我為什么要打破韓寒的神話?》的微訪談,回答了網友提出的1702個問題中的25個。
網友:您對打破韓寒神話有幾分勝算?
方舟子: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的神話已經被破掉了。現在他的團隊采取的一些公關做法,只是在止損。
網友:如果韓寒起訴成功了,您會做些什么?
方舟子:我不認為法院能夠決定文學批評的成立與否。即使法院判我敗訴,我仍然會繼續分析署名韓寒的作品。
網友:你下一步打算從哪些方面進一步分析?
方舟子:我會繼續分析韓寒的作品,暴露其中更多的疑點,爭取更多的中立者,特別是
從事文字工作又非利益相關方的人,來認同我的看法。到什么時候結束,我沒有計劃,到一定程度我會寫個總結。我幾天前就邀請和韓寒本人對質,但是我不和包裝他的人對質,那沒有意義。
網友:聽說您手里還有重磅炸彈沒有公布?
方舟子:根據我現在公布的這些證據就可以認定有代筆了,后面還有別的證據,我會陸續放出來,讓證據鏈更加完整。
網友:您將質疑韓寒到什么程度?
方舟子:我會繼續質疑下去,直到我掌握的材料都公布了為止。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杰
溫柔刀
韓妻:對很多網民韓寒挺失望
“對很多網民的反應,韓寒其實挺失望的。”韓寒的媒體聯絡人、其妻金小姐昨天表示。
韓寒:博客透露失望情緒
“在韓寒看來,板上釘釘的事實因為一個人提出質疑,就被打上了問號。”韓寒對很多網民的反應還是比較失望的。“你可以讀他的博客,尤其是最開始回應的幾篇,能很明顯看出這種情緒。”
至于為何媒體聯絡人由路金波變成她,她澄清說并不是“換”。
“其實韓寒的媒體聯絡人之前就是我。”金小姐解釋說,一是跟韓寒關系親密,轉達媒體的采訪要求更便捷;二是她一直低調,不想走到臺前,用她自己的話說“做不做公眾人物,個人也有選擇的權利”;第三也是路金波之前跟媒體的對答中確實有些言論欠妥。
韓夫人:采訪可以,但“有言在先”
記者發現,“韓夫人”確實比較低調。電話一接通,她便先用清新、溫柔的聲音來了個“有言在先”——不接受任何關于她個人問題的提問。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韓夫人”也很嚴謹。記者提了幾個關于韓寒本人的問題,她想了想,都沒有說,轉而建議記者對韓寒進行郵件采訪,“他的事情還是由他本人來說比較妥當吧,由我這兒說可能會不準確。”
路金波:爬到半山腰看書“自省”
卸任韓寒媒體聯絡人的同時,路金波的言論也趨于自省。發博表示,“方韓戰是鬧劇,但知識討論有意思。并提出7個值得討論的問題:“1、法律:言論自由和造謠誹謗的邊界?2、科學:事實的完整性可能嗎?3邏輯:它不該那么柔軟。4、數學:韓代筆和韓三篇是“獨立事件”。5、自由:方舟子的自由如果侵犯韓寒的私權怎么辦?6、社會:為什么韓寒和方舟子那么火?7、權利:公共人物應被如何消費和如何保護?”并表示要寫一篇關于“邏輯與心理學魔術”的“純學術文章”。
對于自己前期的言論,路金波承認有時是陷入“‘網絡癲狂語境’,發不妥言”“所以今白天爬到山腰看了半天書《烏合之眾》,冷靜下。今晚也不上網。認真寫一篇關于方舟子的心理、邏輯、社會性的公允文章。”末尾自嘲說:“以前不認真,光顧搞笑罵人。但是真要講道理,還得靠我這個聰明的精英豬。”
《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