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音樂會》制作人周凌
記者獲悉,大型音樂故事秀節目《圍爐音樂會》為何能備受好評?近日,節目制作人周凌接受媒體采訪,披露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音樂節目扎堆上馬的當下,一檔綜藝節目要想突出重圍嶄露頭角,創新無疑是一劑萬能神藥。
作為一檔音樂故事秀節目,《圍爐音樂會》摒棄了以往的音樂競技、星素比拼、偶像團體養成、音樂游戲等常見的音綜模式,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音綜形式。
每期節目都有一位華語歌壇殿堂級歌手接受節目組的邀約,再由歌手本人邀請自己的兩位圈中好友幫忙,親自籌備并最終舉辦一場自己的live演唱會,歌手在音樂會上唱原創、玩改編、演繹反風格的歌。
在播出方式上,圍爐改變了以往了季播方式采用年播,總共48期節目。同時,沒有主持人也可以說是圍爐的一大亮點,歌手承擔起全程任務,包括前言開場、中間連貫、結術語等。對此,周凌解釋說:“‘圍爐’給歌手一個相當大的個人空間,由歌手自己決定想唱的歌,想說的話,基本上沒有固定的臺本,這也是‘圍爐’想要給觀眾呈現的。”
節目設置中沒有PK炫技,沒有選秀,沒有套路、不競技不淘汰。這對于歌手來說絕對是一場享受。中國搖滾教父崔健之前接受采訪時說:“‘圍爐’會給人一種家式的安全感,一種人情美好的表達。在這里,我們可以跟我們愛的人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唱歌,那種感受不是收視率能夠概括的。所以,我沒什么理由不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圍爐音樂會》還設置了兩個獨具特色的環節 :一個是“重返十八歲”,一個是“遺珠之憾”。在采訪中談及這兩個環節的制作過程,周凌對其中的艱辛亦是直言不諱:“其實十八歲這個環節還可以做得更好,它是找自己當時的影像來對話,說自己當時十八歲是什么樣的感覺,我們當時想做的是時空對話的感覺,但是很多藝人說沒法對話,對了話感覺自己很傻。然后我也就妥協了,可能所有人都沒法回到過去看自己,很難。”也許每個人的18歲都是自己心里的一段美好回憶,僅此而已。想想那些年留著洗剪吹發型的自己,還真是不好意思回顧。
除了對節目環節設置的反思,做節目還有更大的難題。對圍爐制作團隊來說,選曲和改編方面問題最大,live部分最難。周凌表示:“改編上涉及和選手的探討,有時兩邊的意見不一致,選手很難接受這種改編后的模式,覺得很難駕馭新的改編形式”。對歌手來說,最難的莫過于自己主持了,畢竟歌手的長處在于用歌聲表達,周凌說:“很多歌手在接受這個節目邀請時聽到自我主持時都有些猶豫。”
“我們堅持選擇打懷舊的老牌。”在現在網絡IP和粉絲經濟盛行的時代,當紅偶像的加盟勢必會為節目帶來更多的關注,可是在《圍爐音樂會》里卻沒有看到什么熟悉的年輕面孔。周凌說:“我們不請鮮肉,堅持選擇打懷舊的老牌,他們和年輕人競爭時,你就會發現每個歌手都有自己的受眾”。《圍爐音樂會》播出這么久來,請的嘉賓要么是歌壇傳奇要么是實力唱將,還有的是歌熟人不知的歌手,可是絲毫不減觀眾對圍爐的喜愛。最新一期的黃品源,那首《小薇》大概沒人沒聽過吧,可是很多人對黃品源并不熟悉。周凌說:“就是為了讓這些音樂人重新活躍在我們的視線,圍爐誕生了。”
關于邀請嘉賓方面,這個節目幾乎請來了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讓人很好奇制作方有著怎樣的魔力。周凌揭秘:“其實一開始都挺難的,我最先會開始找和我關系比較好的,比如黎明、費玉清都是我們比較熟的大哥。他們來了之后訂立一個標桿后,很多藝人都會來。這個節目都是口口相傳的。錄完之后沙寶亮說這個還挺好玩的,然后也就來了,就這樣憑借口口相傳,《圍爐音樂會》走到現在,讓我們有幸見證了多少經典傳奇的表演啊!”
此外,周凌在采訪中還透露,自己今年正在籌劃的一件事就是嘗試“一錄一演”這種新方式。也就是節目彩排一天,然后第二天錄制時用親民的價格對外售票,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