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歲月金曲,喚醒音樂記憶。”滿懷著不舍之情,江蘇衛視《金曲撈》第一季在6月30日晚圓滿收官,最后一期節目以“金曲之夜”為主題,唱響本季被成功打撈的金曲,也用意想不到的組合形式再一次喚醒塵封的好歌,帶領觀眾感受一首歌真正觸及心靈的震撼,重溫音樂在歲月當中留下的記憶和感動,講述那些音符背后教給我們的事。
汪蘇瀧串燒開場
十二首金曲背后,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無論因為自戀所以自私變得自我,還是心似著火恣意摸索終于失落……”以《王子公主》開場,30日晚,汪蘇瀧將《友情卡片》、《愛的可能》、《人情世故》、《有沒有》、《把你藏在歌里面》、《留心》等第一季《金曲撈》成功“喚醒”的12首作品串燒在一起,拉開了“金曲之夜”的帷幕。
由這十二首金曲改編成的歌曲《金曲撈》背后,是節目《金曲撈》的亮眼成績單。據悉,第一季《金曲撈》總計喚醒33首金曲,金曲歌單在QQ音樂的總播放量達到8億次、播放人數超1億。主持人李好解讀說:“這意味著,全中國每13個人里面,就有1個人一定聽過《金曲撈》的歌曲。”
4月14日,第一季《金曲撈》首期節目開播,薛之謙深情演繹的《王子公主》、金志文霸氣改編的《沉迷》、何潔忘情放歌的《把你藏在歌里面》在QQ音樂上線僅兩天,播放量就力破1000萬次;第二期節目,汪蘇瀧喚醒了楊千嬅的《人情世故》,成為爆款金曲;第六期登場的沙寶亮把徐懷鈺的《友情卡片》唱到刷爆朋友圈,這首歌還創下了5天升上QQ音樂人氣金曲TOP3的最快登榜速度的記錄……
從80萬首“遺珠”中披沙瀝金,讓歲月情懷再度復活。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無疑是對《金曲撈》最好的肯定,也證明了“好音樂永遠不過時,好歌曲永遠被需要”的節目理念,回溯華語音樂輝煌的過去,從塵封的時光中找尋到那些動聽的旋律,現在聽來依然能打動你我。
薛之謙用三首作品力挺郭頂
打撈金曲的同時,也不忘打撈優秀創作人
第一季《金曲撈》以“金曲之夜”收官,此前在節目中出現過的大咖原唱重返舞臺,他們以意想不到的組合形式,一起為觀眾奉獻一場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率先登場的組合是“南薛北張”——薛之謙和大張偉,他們首度同臺合唱引爆看點,一首《意外》唱到撕心裂肺,也再一次證明了“他們有多不正經,唱歌就有多深情”。
節目中最令人感動的是薛之謙的一番話。他選擇《小孩》作為自己在本季《金曲撈》的最后一首歌,原因是這首歌與第五期的開場曲《動物世界》以及被打撈的《有沒有》一樣,都出自同一個創作人——郭頂。薛之謙說:“我覺得他特別有才華,《金曲撈》結束的時候我還是希望帶來一首他幫我寫的、收錄在我專輯里的歌曲,希望大家記住這個人。最近他出了一張專輯,真的是好唱片。”
郭頂是內地優秀的音樂創作人,今年憑借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以黑馬之姿入圍28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等六項大獎,雖然遺憾而歸,但他的音樂才華需要被越來越多人賞識。
薛之謙力挺郭頂,也是在呼喚大眾對于創作人的關注。沒有這些優質的創作人,就不會有那么多的金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本季《金曲撈》撈出的一首首金曲,都有特別的創作故事,或溫情、或曲折、或悲傷:彭佳慧的《貪婪》,回憶起她與前男友陳國華互相成就的故事;張信哲的《王子公主》,帶來李宗盛寫歌的逸聞趣事;黃品源的《永遠有多遠》,是創作人對逝者的思念與紀念……
《金曲撈》作為一檔致敬音樂的節目,在打撈金曲的同時并沒有忽略背后的創作人,而是向觀眾“科普”一首金曲的誕生,讓創作人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掌聲。正如黃國倫所言,“撈金曲”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背后的創作人:“創作人與歌手就像千里馬遇到伯樂,寶劍配英雄,不僅打撈金曲,也打撈金牌的創作人、制作人,隔著屏幕掌聲送給他們。”
與偶像周蕙合唱王櫟鑫圓夢
音樂的領路人,代表著一種傳承的力量
“打撈”經典絕不是《金曲撈》的唯一和全部,也不是單純的“老歌新唱”,節目試圖在喚醒被歲月蒙塵的金曲之余,也在實現新老音樂人的薪火傳承。節目中,每一首歌都有喚醒師獨唱、喚醒師與原唱合唱兩個版本,比如薛之謙與張信哲、A-lin與葉倩文、何潔與譚詠麟、許志安與杜麗莎,粉絲與偶像、后輩與前輩之間的合作,充滿著溫情與敬意。“金曲之夜”,再一次展現了金曲傳承的力量。
如果不是《金曲撈》,很多人不會知道周蕙與鄧麗君的關系。再次亮相,周蕙選擇了關淑怡1995年的專輯《All Time Favourites》中的歌曲《可惜》。這首歌的粵語版傳唱至今,它就是鄧麗君的《忘記他》。周蕙在《金曲撈》的舞臺上講述說周鄧兩家是世交,“鄧麗君小姐大概七八歲開始唱歌,因為家庭的關系(我們)有一些互動。我媽媽很會做衣服,只要她來家里玩,我媽就趕緊縫制一套表演服給她。”鄧麗君對周蕙的影響深遠,“只要她在電視上出現,我會忍不住多看兩眼,多聽兩句她唱什么,會模仿她。”仔細一聽,周蕙的聲音與鄧麗君的聲音很像,而她經過自己的磨練也有了“蕙式唱腔”,成為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
黃國倫說:“鄧麗君影響了王菲,王菲影響了周蕙。其實,鄧麗君直接影響了周蕙。”如果鄧麗君是周蕙的音樂領路人,而周蕙也照亮的他人的夢。那個人,就是王櫟鑫。還記得周蕙第一次上《金曲撈》嗎?鐵桿粉絲王櫟鑫哭著表白:“我幻想過無數次第一次見你的樣子,我覺得我會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我記得,我買的第一張專輯,就是你的《約定》。直到現在,我還在聽《風鈴》,也一直想翻唱它,把它放在我自己的專輯里。”無數次的仰望,終于因《金曲撈》的緣分贏得了偶像的認同,并獲得同臺合作的機會。
王櫟鑫與周蕙在“金曲之夜”合唱《風鈴》,不僅僅是王櫟鑫的一次圓夢,更表達了一種尊敬和提攜的關系,而這正是《金曲撈》試圖傳遞給觀眾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
譚詠麟杜麗莎帶來殿堂級視聽盛宴
金曲里的青春不散場,樂壇“永動機”帶來榜樣力量
“這是音樂的力量、金曲的力量、經典的力量!”譚詠麟和杜麗莎兩大香港樂壇“校長級”巨星同臺合作,粵語版《愛與痛的邊緣》和國語版《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一曲兩唱,時而抒情時而搖滾,將“金曲之夜”的現場氛圍推至最高潮。舞臺上的譚詠麟和杜麗莎,就像樂壇的“永動機”,他們永遠充滿活力;他們并稱為樂壇的男女“校長”,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稱謂,而是代表著對歌唱的執著、對音樂的責任,他們在用自己的堅持影響每一位后輩歌手。感動到眼眶濕潤的黃國倫再出金句:“很多人問唱歌是什么?唱歌就是要充滿生命的經歷,很多是歲月才換得來的。”
從喚醒師到原唱者再到“叨叨團”,第一季《金曲撈》的嘉賓涵蓋華語樂壇30年來的老中青三代歌手。節目制片人王希曾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重登熱搜榜只是《金曲撈》既定目標的“一小步”,更大一步在于勾勒描摹出華語音樂人近半個世紀的拼搏圖景——從歌曲到故事,從情懷到歷史,為觀眾呈現了一部當代流行音樂史。
“致敬香港音樂”是本季《金曲撈》的一大特色。譚詠麟和杜麗莎作為香港樂壇的領軍人物,他們帶領林子祥、葉倩文、許志安、草蜢、李克勤、陳慧嫻等香港樂壇黃金時代的歌手,用一首首粵語金曲喚醒了觀眾對港樂的記憶,讓那些流淌在歷史中的人情、往事有了集體呈現,那些記憶典藏是人們今生都舍不得說出的再見。“打撈歲月金曲,喚醒音樂記憶。”《金曲撈》不止打撈了金曲,更打撈了幾代人的青春。有一天唱歌的人會老去,但金曲里的青春永不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