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國學歌
尤靜波
在古時,詩詞皆有吟唱的功能,可流傳到今天,曲調失傳了,只留下了文字。千百年來,誦讀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口號,在當今學校教育中,學習古詩詞依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面對那些枯燥、乏味的古詩文,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主動喜歡古詩詞呢?
旅美音樂家尤靜波教授,憑借自己多年從事兒童音樂研究的經歷,將這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配上了曲調,錄成了音響,創作了一部可歌可誦的兒童國學音樂大集。今后,我們的孩子再也不用為背誦古詩詞而頭疼了,聽聽歌,哼哼曲,輕輕松松的就把古詩記在了腦子里。而尤教授的此舉,也成為我國兒童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他使我們的中華古詩詞“可吟唱”的原本功能得以大幅還原。
民國時期的兒童音樂大師黎錦暉先生曾提出:“學習國語(指當時的白話文)最好從唱歌入手”。一百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可以領悟到黎先生的先見之明。借此先見,立于當下,學古詩依然可以從唱歌入手。讓我們的孩子,借助于音樂的形式,輕松的、快樂的接受國學文化的熏陶,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愛上古詩詞,在歌聲中領略國學音樂的魅力。
尤教授是我國流行音樂文化研究的領軍者,他熟知流行音樂的各種風格和作曲套路;同時他也是我國兒童音樂研究專家和兒童歌曲詞曲作家,他熟曉兒童音樂的創作規律。因此,他以歐美流行音樂風格為基礎,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及眾多民族音樂元素,創作了這套少兒國學歌系列專輯。在這套專輯中,我們可以聽到京劇和搖滾的結合,爵士與民歌的碰撞,西洋樂器和中國民樂的嫁接,具有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的融合性特征。吉他、貝司、鼓加上古箏、琵琶與二胡,在宮、商、角、徵、羽的調式結構中,尤教授帶我們進入一個集“古今中外”多元素的音樂世界,他用流行音樂的手法,民族音樂的語言,兒童音樂的視角和西方音樂的視野,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極具世界音樂屬性的中華國學音樂的宏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