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讓中國交響更具力量——中國交響院團與費城交響樂團的中西對話”交響樂高峰論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據悉,這是2016年東藝與費城交響樂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之后的一大動作。
近年來,中國交響樂事業日益發展,職業樂團數量迅速增加,三五年前,國內職業交響樂團數量約在30—40家;去年,據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統計,國內職業樂團已達72家,不僅各省擁有自己的省級交響樂團,不少發展良好的城市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交響樂團。2016/17演出季中,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獨具匠心地策劃以“中國交響力量”為主題,特別邀請上海愛樂樂團和來自全國各大省市共9支不同職業樂團的輪番登場,先后共舉辦16場音樂會,匯聚成東藝“聽交響到東方”戰略的第十一步“中外交響”。
與此同時,曾在2016年年中與東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費城交響樂團即將首次履行合約,在2017年5月26日由第四次登臺東藝的樂團藝術總監雅尼克執棒第五次登臺東藝的費城交響,為滬上觀眾演奏貝多芬《普羅米修斯的創造》序曲、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什卡》和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借此機會,作為東道主的東藝將首度開啟“東西對話”,結合一個演出季中的兩股力量,邀請費城與中國內地逾10支樂團共同聚焦樂團發展,梳理藝術管理細節,并以實際案例分析為中國交響事業發展,探索可行、可拓展的發展之路,旨在搭建一個與世界一流交響樂團的交流平臺,從而使中國本土樂團有機會借鑒世界一流樂團的運營管理經驗,在結合本土文化習慣、本土人文心理的基礎上開發本土市場,迎接市場化動作的挑戰,走出融合中國特色的交響樂發展之路。
此外,本次論壇還設有樂團運營與管理;節目策劃、品牌建立與資金籌集兩項議題。費城交響樂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llison Vulgamore 與中國交響樂團的代表共同探討,為國內演出市場的拓展提供可借鑒的路徑;費城交響樂團常務副總裁Ryan Fleur則在論壇特別設置節目策劃專題探討環節,與中國交響樂團代表一起,為進一步擴大觀眾群體,為國內樂團找到“知音”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