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出的文物。
近日,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的百年老建筑里,一場跨越千里的文物“換崗”正在進行。10月30日起,這座坐落于“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的博物館暫時閉館。展廳內,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辦理“離島手續”——118件常設展文物和34件特展文物,將結束在廈門的“旅居”,返回故宮博物院。
“文物‘回京’不是終點,而是新相遇的起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文物“回京” 是新相遇的起點
10月下旬的一個清晨,故宮博物院和文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對著一件件文物進行最后的“點交”——這是文物運輸中特有的程序。雙方人員逐件檢查文物狀況,確認完好無損后共同簽字。隨后,專業的文物運輸團隊將這批珍貴展品打包裝箱,確保這些文化瑰寶安全回京。
這次“回京”文物陣容堪稱豪華:洋瓷鑲銅瓶式燭臺閃爍著歐洲工藝的光芒,銅制人物像凝固著異域神情,紅漆描金花卉紋長方筆匣展現東方匠人眼中的西方審美,還有末代皇帝溥儀曾坐過的沙發等,它們共同構成常設展“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外國文物展”的精彩篇章。
除了常設展的118件文物,今年特展“龍與百合花的相遇”中的34件展品也一同“回京”。這些文物珍品,將在故宮的庫房中“休息”,等待下一次亮相。
“文物‘回京’不是終點,而是新相遇的起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相關負責人用詩意的語言解釋這次換展。按照廈門市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的協議,展品需要定期更換,這既是對文物的科學保護,也讓廈門觀眾能持續欣賞到新的精品。
全新展陳 十二月回歸
此次換展標志著文物館邁入新發展階段,將會引進更多故宮精品展,并開啟文物研究與數字傳播的新征程。“2017年剛開館時,故宮博物院精心為鼓浪嶼館挑選展品,從故宮博物院藏的外國文物中精心挑選了219件,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展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相關負責人透露。
10月30日起,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暫時閉館,但閉館不是結束,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博物館粉絲的共同期待。今年12月初,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帶著全新展陳華麗回歸。
這次,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工作人員深度參與籌展工作,在主題上,擴充中國文物部分,聚焦“清代宮廷的藝術與收藏”這一主題,綜合考慮文物品類,平衡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性等因素,將有一些青銅器、瓷器中的“明星展品”來到鼓浪嶼。
新展覽還將首次設置兩大展廳:“海國微瀾”展廳繼續展示外國文物;另一個則聚焦“清代宮廷的藝術與收藏”,展出青銅器、玉器、瓷器、琺瑯器等中國古代文物精品,年代跨度從商代至明清。
閉館不閉園 老建筑訴說新故事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有著獨特的身份——它既是展示故宮珍藏的窗口,又坐落在鼓浪嶼53處世界文化遺產核心要素之一——始建于1898年的“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百年老建筑與故宮博物院精品文物相得益彰。閉館期間,文物館的線上全景展廳持續開放,園區也免費對公眾開放。館方正計劃推出定時講解,向市民游客講述“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的前世今生與建筑之美。
未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繼續深化與故宮本院的聯動,除了常規換展,還將爭取引入更多重量級特展,讓鼓浪嶼成為故宮文物的展示窗口。據悉,馬年春節前,將有一個特展,繼續書寫故宮與鼓浪嶼的文化情緣。
“出差”文物有哪些?
2017年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館時,故宮博物院從院藏的外國文物中為其精心挑選了219件文物作為展品。故宮的“出差”文物運抵廈門后,在輪渡碼頭乘船跨海,來到鼓浪嶼。
“出差”工作做什么?
洋瓷鑲銅瓶式燭臺閃爍著歐洲工藝的光芒,銅制人物像凝固著異域神情,紅漆描金花卉紋長方筆匣展現東方匠人眼中的西方審美,還有末代皇帝溥儀曾坐過的沙發……這些到鼓浪嶼“出差”的故宮文物共同構成常設展“海國微瀾——故宮博物院藏外國文物展”的精彩篇章。
“出差”任務如何輪崗?
自開館以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已先后展出428件故宮文物精品,每兩到三年更換一次展品。此次換展,在主題上,擴充中國文物部分,聚焦“清代宮廷的藝術與收藏”這一主題,將有一些青銅器、瓷器中的“明星展品”來到鼓浪嶼。
新展覽還將首次設置兩大展廳:“海國微瀾”展廳繼續展示外國文物;另一個則聚焦“清代宮廷的藝術與收藏”,展出青銅器、玉器、瓷器、琺瑯器等中國古代文物精品,年代跨度從商代至明清。
(文/記者 朱道衡 圖/記者 林銘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