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位于洛江區羅溪鎮的泉州市區中心糧庫迎來首批儲備糧,市、區兩級首批1.55萬噸儲備糧陸續入庫,標志著該糧庫正式啟用!
糧庫長什么樣?糧食又是如何儲存的?今天為你揭開糧庫的“神秘面紗”。
在現場,小麥儲備糧先經由多層篩機器過篩掉麥穗等雜質后,由輸送設備運送入糧倉。今年,糧庫招標儲糧4萬余噸,目前正有序開展年度輪換工作。
泉州市區中心糧庫是泉州市糧食系統建設史上最大的項目,總用地443畝,總投資6億多元,一期建設倉容20萬噸的糧食儲備庫及附屬設施,共有29座糧倉,其中淺圓倉12座、平房倉17座,是除中儲糧外,省內首次采用淺圓倉型的糧庫,具有節約土地和進出倉機械化程度高的特點,12棟淺圓倉可儲存8萬噸糧食,二期還將規劃建設市救災物資儲備庫和糧油加工廠等配套設施。

“現在到年前總共有4萬噸的儲備糧將全部入庫,目前啟用的是平房倉,后期會陸續啟用淺圓倉。以前4個糧庫老舊化程度比較高、機械化程度比較低,該糧庫整合了市區的4個舊糧庫,采用智能管理,化建成后可以為全市的糧食安全做更大的貢獻。”泉州市儲備糧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楊志勇表示。
為有效提高儲糧效益,實現生態、綠色儲糧,糧庫采用糧情智能化系統進行管理。該系統由安防系統、智能進出庫、蟲情監測、糧溫監測、濕度監測、環流熏蒸、充氮保管、智能通風、OA系統等九大系統組成,與省上平臺聯網對接,更“精”更“準”地監測糧庫內實時糧情,相比之前采用大量的人工巡查既減少人工成本,又提高了儲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現智能化管理全覆蓋。
楊志勇介紹道,“目前這個系統是全市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現在倉管員跟以前的老倉管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在中控室就可以了解整個糧倉的糧食的實時情況,以前基本上一個倉要一個倉管員,每天都要去巡查,我們現在有預警系統,哪個倉出現異常情況它都會自動警報。”
保障糧食安全,既要在糧食儲備上做好“加法”,也要在杜絕糧食浪費上做好“減法”。下階段,泉州市區中心糧庫將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不斷加強糧食儲備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著力提高糧庫科學規范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為全市人民守好“米袋子”。同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和制止餐飲浪費的重要指示精神,構筑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堤壩”,弘揚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