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浪乞討人員而言,“回家”是永恒的主題。10月22日,離家已經8年的流浪乞討人員熊利君,在洛江區民政局等相關單位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親人,在親人的陪同下啟程回江西老家。

熊利君是江西省萍鄉市人,2011年獨自離家后走失。由于此前熊利君的二哥在福建打工,家人猜測熊利君可能到了福建,便多次前往泉州及周邊地市尋找無果,最后一次是2011年8月29日,在泉州東南醫院就診時監控拍下的畫面,以后就失去了線索,去向不明。
直到2014年3月27日,洛江區馬甲派出所當晚接到群眾電話報警,稱發現一名流浪女子疑似精神病人,操外地口音,年齡約五十至六十歲,衣衫襤褸,躺在一豬圈內,言語不清。民警與其多次溝通均無法得到女子姓名、住址等有效信息,只得交由救助部門,后由洛江區民政局送往泉港區第三醫院并委托進行看護治療。
經診斷,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癥,無法正常交流。為幫助其尋找家人,洛江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通過“全國互助尋親網”等平臺發布尋親信息,無果。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洛江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在一次探視時發現她能夠進行簡單交談,便讓她寫下自己和家人的姓名及地址。但由于熊利君基本只會說江西方言,而手寫信息有誤,公安部門多方查找后仍未能與其家人取得聯系。
今年8月,洛江區為幫助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落戶,洛江區民政局會同區公安分局,由萬安派出所民警前往醫院,為熊利君拍照,采集指紋及DNA信息,并登記入庫。民警通過全國人像比對聯網查詢核實身份信息,當系統篩選相似人像時,有一相似人像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江西戶籍、年齡相仿,下巴痣的位置也相似,民警立即與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取得聯系確認基本信息,并在戶口所在地鎮村干部幫助下,最終與家屬取得了聯系。
得知熊利君的下落,其家屬連夜驅車七百多公里,從江西老家趕到泉港,與走失8年的熊利君相認。在洛江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核對和幫助下,其家屬順利辦理相關手續,踏上回家的路。
今年來,洛江區積極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履行民政職責,出臺《臨時救助規定》,及時與市救助管理站聯系并加強協調聯動,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合法權益。(通訊員 郭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