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陳敘事創新
華僑歷史多維呈現
展陳方面,專業策展團隊對原有內容進行了全面梳理與升級。王宮華僑歷史博物館內,展品豐富,不僅有由海內外陳氏宗親捐贈的綁草鞋工具、手搖縫紉機、梳妝臺、吊糕架、煤油燈等老物件,還有僑批、成績單、婚書、清朝族人照片等紙質文書和照片,展板還以翔實的資料、照片,生動勾勒出陳氏家族綿延數千年的發展脈絡。


位于宗祠正廳一側的孫中山紀念館,展出了由陳守仁創立的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提供的歷史圖片,記錄了孫中山先生與泉州華僑的深厚淵源;另一側的“一帶一路”風情館,則匯集了聯泰集團各分公司從駐在國帶回的民間工藝品與紀念物,異域文化元素與本地華僑史形成呼應,展現泉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豐富的文化交流。




“這些不只是老物件,更是祖輩生活與奮斗的見證。”泉州華僑歷史學會理事兼王宮陳氏華僑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陳如榕介紹,因原始材料有限,此前布展較為簡單,以史料和老物件陳列為主。本次改造引入的專業團隊,對原有藏品進行清洗、修復,并重新規劃布局,重點優化了展陳邏輯與視覺敘事。




自2000年起,陳如榕全程參與策劃并籌建了宗祠內的三個展館。陳如榕告訴記者,陳氏家族在王宮社區已扎根近四百年,宗祠不僅是祭祖場所,更承載著海外宗親共同的歷史記憶,是他們追尋文化根源的“精神原鄉”,“此次改造提升,希望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和海外鄉親,能在這里找到來時的路。”
“改造后的展館不僅是文化展示平臺,還將承擔起社區文化課堂、鄰里議事、志愿服務、研學等功能,今后將在此定期舉辦家風講座、民俗活動、書畫展覽等公益活動。”江南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葉琪炳告訴記者,接下來,街道將繼續依托陳氏宗祠及附屬展館,把宗祠文化的傳承與培育文明鄉風更好結合起來,讓這座老建筑煥發新的生機、承擔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