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民警 4
沈雪華,42歲,漳州南靖人,警齡18年,泉州市公安局鯉城分局警務保障室民警
海都訊 再一次見到沈姐,她的大眼睛依舊精神奕奕,頭發比幾個月前短了些,埋頭整理財務憑證時,專注細致。財物上的一個個數字和程序,容不得半點差錯,她一點也不敢松懈。

個性率真爽朗的沈姐(右),同事們都夸
沈姐名叫沈雪華,作為鯉城公安分局警務保障室唯一負責出納的女警,每天來找她報賬的民警絡繹不絕。辦公室的冷氣微微吹著,她的額頭仍是沁出了汗。
處理好手頭上的事,不時有工作上的電話打來。忙完,她才稍稍歇了口氣,耐心地向我們說“不好意思”。
要說起第一次認識沈姐,還是三個多月前的事了。
與流浪漢一個約定 幫他找到家人
今年3月16日,天氣微冷,路上行人還穿著冬天的厚棉襖。傍晚6點多,天空飄著雨。沈姐和往常一樣在九一街附近,等著接孩子下課。旁邊一位蜷縮在地上的流浪漢,吸引了她的注意。
“流浪漢和一位衣著整潔的老人聊著天,他們不知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沈姐走上前詢問。原來,老人常見流浪漢在附近拾荒為生好幾年了,還曾撞見流浪漢丟了一輛三輪車,哭得很傷心。
流浪漢一米五個頭,聽口音,沈姐隱約聽出了他的漳州味道,便讓他寫下自己的姓名。他寫下“曾森坤”,字跡清楚。憑借多年的警務經驗,沈姐覺察他神志還算清醒,他心里是想找到家人的,“明天在這里等我,我一定幫你找到家人”。
第二天上班,沈姐通過戶籍檔案,果然查到名為“曾森坤”的信息,他來自漳州龍海,且其家人還曾報警尋人。幾番輾轉,沈姐聯系上曾森坤在廈門的堂哥。
中午12點多,雨未停,下了班的沈姐,帶著聯系上的堂哥來到和曾森坤約定的地點。曾森坤已守在那,張望著。堂兄弟兩人一眼便認出對方。原來,5年前,曾森坤和工友來廈門玩走丟,從此和家人失聯,不知怎么流落到泉州。如果不是沈姐,他不知何時才能和家人團聚。
今年3月18日,海都報報道了沈姐的故事,盡管這是沈姐口中“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小事”,但網友和讀者都紛紛點贊,“平易近人,把流浪漢的事放在心上的好女警。”
出納工作一絲不茍 從未出現差錯
沈姐個性率真爽朗,做起工作,耐心沉穩,仿佛不是剛剛與大伙談笑風生的那位女警。
“全局24個單位的出納工作,都是她一個人負責,這幾年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沈姐的同事們夸起沈姐,毫不吝嗇贊美之詞。科室的領導們也這么評價她,“她工作我們很放心,她能做到嚴格把關,服務基層。”
聽了這些夸獎,沈姐又變成那個可愛的鄰家姐姐,不好意思地搔搔頭,“就是做好了本職工作而已。”
沈姐說,她的工作必須日清月結,將每個單位報上來的賬,分門別類,在月底將財務原始憑證整理,交給會計記賬,“事情比較細碎繁瑣,所以我一定要細心、耐心,有時候一下午,很多人來報賬,我也要一步一步來,財物的事,不能出差錯。”
這一份責任心,讓沈姐想得更多。
曾經做過派出所8年內勤的沈姐知道,各個派出所的內勤工作繁忙,除了要報賬,還有內務、材料等任務要完成,而沈姐是報賬的最后一道程序,她需要核對數字、程序是否有疏漏。“有時候我要開會或者培訓,不在辦公室里,內勤們白跑一趟怎么辦?”沈姐說,尤其有的派出所離分局有一段距離,如果白跑一趟,下次又要在路程上耗費時間。所以,沈姐建立了一個微信群,若要外出,都會提前告知大家,讓大家提早或者推遲來報賬。
“不過這也是小事,沒什么好說,比較能理解彼此而已。”沈姐又靦腆地笑了。
不過,能將每一件小事都顧慮周到,以己度人,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大事,大伙說是吧?(海都記者 陳瑩鈺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