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關注病例軌跡公布,欣喜地發現豐澤東美封控區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已經多日沒有新增病例了,抗疫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頭不遠了!”這是東美封控區一名居民發布在朋友圈的動態。
自3月13日起,東美封控區從第一批封控區,到現在的病例波動式下降,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東美封控區被國務院聯控機制綜合組福建工作組社區防控組定為社區培訓點,20多位專家到封控區觀摩學習,聯防聯控工作獲得專家組的肯定,這些是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果斷決策下得來的,也凝聚著廣大抗疫工作者的艱辛和付出。但最苦最累的無疑是我們的醫護人員,當他們上門為每家每戶做核酸采樣的時候,廣大居民紛紛伸出大拇指給他們點贊,稱他們是東美封控區“最美逆行者”。
截至目前,東美封控區共有來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人民醫院、泉州正骨醫院、北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豐澤瑪麗醫院、豐澤常橙醫院、西華醫療美容門診部、海峽醫療美容門診部、唯義口腔門診部、安格爾口腔門診部等十多家醫療機構的84名醫護人員,他們組成了封控區內最美的“逆行隊伍”,為廣大居民群眾筑起了防抗病毒的第一道防護網,用自己的辛勞與汗水為人民群眾保駕護航。
突破生理極限 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一人
東美封控區內有中遠名城、世紀巨星、毅達商廈等9個居住小區、43棟樓,還包括東美城中村484棟自建房,居民居住相對分散,且樓房跨距大,樓號標注不明確。為做到應檢盡檢、不漏一人,醫護人員分37組(兩人一組)上門入戶為社區居民進行核酸采樣。根據3月26日醫療組數據匯總,總共采樣11830人,平均每組需采樣約320人,入戶將近100戶;不同于定點核酸采集,入戶采集需要醫護人員頻繁地進出小區樓棟和村落民居,隊員們要穿過大街小巷,逐家逐戶敲門;社區采集對象有些住在老舊小區,隊員們都要不停地爬樓下樓、進門出門,一戶的核酸采樣過程只要十幾秒就夠了,可輾轉一戶卻要十幾分鐘。
因此,醫護人員從早上5點左右就要開始入戶,最早結束任務的也要到中午12點,比較晚完成采集任務的可能要到下午兩三點,一天入戶采樣需要7-10小時 ,微信步數往往都能達到三、四萬步。為了降低穿脫防護服帶來的風險,核酸采樣隊員們都盡量做到不喝水、避免上廁所,堅守在采樣一線。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的采樣任務,實現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一人,是每一位采樣隊員唯一的目標。
隨著核酸采樣工作的完成,大量的醫廢垃圾也隨之產生,收運醫廢垃圾成為疫情防控工作整體鏈條中的關鍵一環。除了采樣棉簽以及醫護人員用過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廢棄物,還有三百多套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工作人員的醫用口罩、醫用手套、防護服、隔離衣等防護物品,醫護人員們每天都要負責處理打包這些醫療垃圾,常常多達一百多桶,可謂十足的“體力活”。由于醫廢垃圾的敏感性與特殊性,需要醫護人員耐心細致地做好分類,按照規范鵝頸式打包,在消毒后裝到黃袋子里,隨后再套上一個黃袋子,緊接著進行二次消毒,唯有這樣的“細致活”才能杜絕在處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二次污染,確保每天的醫療垃圾能及時、無遺漏地收集轉運。這樣的辛苦,卻很少有人知道。
他是大家都愛麻煩的“大管家”
每個醫護人員都親切地稱他為阮院長,大到整個東美封控區的管理運轉,小到醫務人員的三餐問題,都得“麻煩麻煩”阮院長。北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阮伏龍主任是這次東美封控區醫護人員隊伍里的“大管家”,負責東美封控區的整個流程梳理、管理協調,醫療組的醫用物資調配、醫護人員任務分工、醫療垃圾處理,以及癌癥患者、慢性病患者一些特殊人群的轉運治療等工作具體安排部署。
為了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進,阮伏龍每輪核酸檢測采樣前都要拿張東美封控區平面圖,召集業務骨干進行任務分工,他把醫務人員分成三個大組,并分別指定一名業務骨干總負責,各組包干若干樓棟入戶開展核酸檢測采樣,然后自己不定期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巡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研判和整改,層層壓實工作分工和任務安排。
此外,他還操心醫護人員在封控區內的衣食住行、心理狀況,經常在工作結束的時候用微信和電話慰問各個隊里的小伙伴,對有焦慮、畏難情緒的隊員及時開導,進行心理援助,守護他們的心理健康。醫護人員們紛紛表示:“有了大管家,我們安心又放心。”
她是公而忘私的最美醫護
作為帶隊隊長,為扎實做好封控區內的核酸檢測工作,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產科的陳雅紅護士自從13日進入東美封控區以后便堅守在一線陣地,吃住在封控區,無暇顧及家里孩子。她心里想的是怎么把核酸任務完成好、把疫情防控任務做扎實,經常把最重的任務留給自己,把最大的責任扛在肩上。在接到領導安排的給定點區域核酸檢測采樣任務后,她和隊員們晚飯都沒吃一口,就立即出發到位,直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住所。由于夜晚風涼,加之連軸轉的工作讓陳雅紅護士感冒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上吐下瀉,咽喉發炎失聲都說不出話來,但她依舊沒有休息,堅持奮戰在核酸檢測采樣一線,沒叫一聲苦和半句怨言。在工作與家庭之間,陳雅紅護士毅然選擇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這種顧大家、舍小家的精神令我們為之動容和深深震撼。
她是敢于擔當的沖鋒者
“我愿意、我可以、我報名……雖然前線任務艱巨,很辛苦,但這個時候,我是一名黨員,就應該沖在一線,帶頭堅守抗擊疫情。”此次疫情,作為泉州市正骨醫院十五病區護理學科帶頭人莊瓊霞主動請纓,請戰進入封控區核酸檢測采樣一線。“莊護士長,白云賓館有一名尿毒癥病患需要皮下注射,請速來入戶” “莊護士長,8號樓有一名胰腺癌晚期病患需要上門扎針,請速來支援”,接二連三接到志愿者的求助電話后,莊護士長馬不停蹄地跑完東家跑西家。
來到東美封控區后,作為一名業務骨干除了帶隊完成本組核酸檢測采樣任務外,她還主動承擔了入戶為急重病患者的注射任務,解決了病患們的燃眉之急。這天,中午完成東美封控區核酸采樣任務后,接到前往定點區域核酸檢測支援任務電話后,莊瓊霞護士長便火速召集12名隊員前往支援。醫護人員們一到地點便投入到了緊張有序的采樣工作中,冒著大雨工作到晚上七點,沒有任何休息的醫護人員又整整工作了將近七個小時,直至采樣結束的最后一刻,她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住所。盡管工作緊張疲勞,但大家沒有半點敷衍應付,用汗水和辛勞詮釋著新時代白衣天使的職業擔當與奉獻精神。
她是英勇無畏的白衣天使
鄭珍珍是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隊到東美封控區的檢驗師,家中有最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自己最牽掛的爸爸、媽媽,雖然有萬般不舍,但面對疫情,她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沖向疫情最前沿。
作為3月13日第一批進入封控區的醫護人員,她與同事們日夜堅守崗位,有時忙得連簡單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時吃上。3月18日早上,剛吃下早餐的她突然趴在了桌子上,說:“對不起,稍等一下,我有點難受,馬上,馬上……”,簡單的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忍不住淚目。原來,連續多天高強度的工作,讓她剛吃下早餐就忍不住吐了出來。雖然身體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但是她沒有向身邊的同伴吐露半句身體不適,當被問到此次進入東美封控區抗疫感想后,她說道:“感謝正骨醫院的兩個姐姐對我的照顧。最近因為天氣轉冷,氣溫驟降,一天晚上到定點區域核酸采樣時,突然感覺渾身冰冷,姐姐們一直抱著我,給我取暖。不管多臟多累的活,她們都很支持我,我們一起去打包醫療垃圾,一起去采陽性病例核酸……她們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真的很謝謝她們。”疫情讓這些善良而勇敢的人集結在了一起,她們靠著內心的光和熱給予彼此力量,而她們散發的光和熱卻照亮了黑夜,溫暖了這座城市。
無畏前行,使命必達。在這個“談疫色變”的特殊時期,正是這些平凡卻又偉大的醫護人員,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用單薄的身影詮釋著醫者的擔當,值得我們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