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蘭不遜須眉悍,衛戍嬋娟颯爽戎。”疫情發生以來,泉州豐澤全區廣大婦女黨員、女干部嚴格落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要求,積極參與戰“疫”先鋒專項行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為群眾的平安健康保駕護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贊譽。
50后的溫度:隔離不隔心
“消毒水給您放在家門口了,如果還有其他需要,請隨時與居委會聯系。”當得知居家隔離對象老蔡沒有消毒藥水,豐澤街道豐澤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婷婷第一時間敲響了老蔡家的門,將社區環保驛站自制的消毒藥水“無接觸”送到其家門口,順便把老蔡家的垃圾帶下樓。
疫情發生后,今年65歲的楊婷婷,除了想方設法做好社區封閉式管理外,更關心外地返回的居家隔離對象。她每天了解居家隔離對象的身體健康情況,過問他們在生活上有無不便之處,是否需要代購食品或日用品等。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巾幗志愿者成立愛心服務隊,幫助居家隔離對象送餐、送貨、送防護物資和處理生活垃圾,得到居民群眾的一致好評。楊婷婷說:“雖然不能和居家隔離對象直接接觸,但社區關懷要更直接,要做好貼心人,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60后的堅守:全天候“話務員”
“主任好,我們公司已通過復工審核手續,但小區業主以疫情防控為由禁止員工出入,懇請幫忙協調解決。”這日,豐澤街道源淮社區居委會主任劉金蓮收到一條“四上企業”發來的棘手短信,一邊是業主人身安全,一邊是企業合法權益,如何有效溝通化解?劉金蓮苦思冥想,先是提出公司員工憑證出入的意見,遭到業主反對后,又提出員工分批次進入的方案。經過多次溝通協調,業委會同意在物業管理人員的帶領下,5名員工分5批次進入,拷取資料后,在家遠程辦公。
電話、微信每天應接不暇,來自企業、業委會、物業公司、上級主管部門等等,劉金蓮一天通話記錄幾十個,甚至半夜都能收到微信。“有時候聽到電話響就怕,可是接起電話的那一刻所有焦慮都煙消云散了,只想著怎么把事情做好。”在她的努力下,社區22家“四上企業”全部復工,復工率100%,其他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也相繼復工。
70后的智慧:底數清才能發力準
群雁高飛頭雁領,頭雁振翅雁群疾。豐澤街道黨工委統戰委員、秘書黃麗媛,從去年參與項目征遷到開春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已將近5個月沒有休假。作為東涂社區掛點領導,社區村居民混居,人口多、租房多、企業多,人員構成復雜,社區疫情防控壓力極大。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她,深知埋頭苦干,不如抬頭巧干。有了方向后,她和市城管局下派干部一起加班設計出《各網格情況表》《居家隔離對象登記表》及《物業小區巡查情況表》,涵蓋網格小區、企業、商鋪、居家隔離對象等所有信息,要求9個大網格組長每日定時上報,所有防疫重點工作一目了然。
為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精準有效,她還經常帶領社區主干、計生專干、企業專干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對居家隔離對象,她采取“五個一”(建立一個群、公示一張牌、供應一籃菜、填寫一張表、明確一項紀律)做好服務管理工作,對因防護物資不夠充足無法復工的企業,她指導社區幫其補足物資順利復工。
80后的熱血:薪火相傳追夢人
“我們個人是多么的渺小,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堅守崗位,對我來說是一份榮幸。”豐澤街道東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陳麗娜,在接到取消休假通知的時候,她沒有一絲猶豫,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服從安排擔任第五網格責任人,負責7個小區和200多家企業的疫情防控工作。張貼宣傳單、檢測體溫、指導企業復工復產……每天她都走街串戶做好疫情的宣傳和防控工作,夜晚,她還堅持上街引導“五小單位”戴口罩、勿扎堆,不堂食、只打包。
“相信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我寶寶出生的時候定是山河無恙、春暖花開。我也希望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繼續傳承發揚,推動中國夢的實現。”她信心滿滿地說。
90后的能量:“保姆式”服務
疫情防控是生命線,生產經營是生存線。豐澤街道東涂社區分管經濟的90后居委陳麗玉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疫情發生后,她以一名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數,行動有力,充分發揚“保姆精神”,確保企業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手抓、兩不誤。
“口罩、體溫槍、消毒水都有嗎?員工健康檔案建立了嗎?”這句話陳麗玉問了無數遍,不止問,她還聽企業負責人的反饋,看他們的物資和臺賬。東涂社區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有3000多家,她在短時間內熟悉復工政策,分別列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復工申請流程,有針對性指導企業備足防護物資、落實防控措施,科學有序提出復工申請。對于已經審核復工的企業,她還經常不打招呼開展督查,查看防護物資是否充足,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切實保障復工后疫情可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場上,全區婦女黨員、女干部做好宣傳員、戰斗員、守護員、疏導員,用點滴行動畫出疫情防控最大“同心圓”,用責任擔當筑起疫情防控最牢“安全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