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在小區門口的暖“新”驛站用微波爐熱好早餐;外賣騎手在商圈的愛“新”商家接上一杯熱茶,順便給手機充上電……近年來,安溪縣積極通過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加強對他們的關心關愛,為“奔跑的心”安一個“溫馨的家”,實現“友好”與“有為”的雙向奔赴。
新建56處“友好場景”
走進城區的一些商圈、住宅,暖“新”驛站的標識格外醒目。這里成為新就業群體的溫馨港灣——內部設施齊全,飲水機隨時供應著熱水,應急藥箱為身體不適的人員提供保障,還有舒適的桌椅供他們疲憊時休息。
“每次送餐路過的時候,可以到里面來歇歇腳,里面可以喝水,手機可以充電,還能吹吹空調休息一下。”正在驛站休息“充電”的外賣員王明波說。
除了驛站,友好商家也加入關愛行列。在城廂鎮,多家店鋪張貼著“新就業群體優惠”的標識,為他們提供就餐折扣、免費飲水等服務。城南社區領秀云城青年食堂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專屬折扣、免費米飯例湯等就餐福利,打造“新食客”專屬食堂。
“歸屬缺乏,業將難繼。”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章興南表示,持續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將提升新就業群體歸屬感。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新建成56處友好場景,覆蓋90%以上社區,形成“15分鐘服務圈”,讓新就業群體隨時隨地能找到“暖心港灣”。
今年來,縣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縣交通局、縣衛健局等部門和工會、團委等群團組織,開展“安新同行·溪心關愛”行動,推出“點亮新愿”“暖新醫靠”“新業啟航”等七大項目。通過調研問需、微心愿征集等方式,聚焦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在城市各個角落精準布局友好服務場景:“友好小區”在顯眼位置設置路線導引圖,標注樓棟位置、充換電設施、公共衛生間、愛“新”商家等位置信息;暖“新”驛站除休息、熱飯、飲水、充電等基礎設施外,還增設應急藥箱、簡單工具箱……
如今,從社區到商圈,從樓宇到街頭,一幅覆蓋廣泛、服務貼心的友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章興南表示,希望通過不斷拓展的“友好場景”,盡量滿足新就業群體在職業發展、權益保障、社會融入等方面的核心需求,讓他們在越來越完善的保障下,沒有后顧之憂地工作,更深度地融入安溪這個社會大家庭,進而滿懷熱忱地投身基層治理。
打造“精準服務圈”
“小王最近情緒低落,咱們得主動跟他聊聊。”在鳳城鎮城東社區“騎樂融融”驛站,專業社工小汪正在記錄新就業群體的服務需求。
“近年來,社區傾情打造‘友好型社區’,依托‘騎’樂融融驛站,聚焦新就業群體現實需求,推出‘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技能培訓、安全宣講等多項服務,不斷提升新就業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鳳城鎮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秋芬說。
為破解服務“大水漫灌”難題,近年來,安溪縣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機構,通過“社工+志愿者”模式,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定制化服務。
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楊炳福介紹,專業社工團隊通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梳理出心理疏導、技能培訓、子女托管等10類高頻需求。縣委社會工作部根據這些需求,聯合屬地鄉鎮、社區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騎手子女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聯合縣人社局、紅十字會等單位開展“騎手技能提升班”,免費培訓急救知識等實用技能;聯合縣衛健局和心理衛生協會開通24小時心理熱線,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專業力量的介入,讓服務從“普惠化”走向“精準化”,讓每一份關愛都落到實處。
不僅如此,今年3月份,縣委社會工作部發出《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倡議書》后,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社區志愿者迅速響應,掀起了一股“新新相惜”的愛心熱潮:71個商戶加入愛“新”商家行列;古山醫藥在全縣25家門店設立“免費奉水點”,不僅提供冰鎮涼茶,還配備了藿香正氣水、創可貼等應急藥品;義工協會志愿者利用早高峰時段,在學校、市場周邊開設“免費奉粥處”,每天供應300余份熱粥……
“來真的、干實的”,安溪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新就業群體的尊重與珍視,讓每一位為生活奔波的新就業群體,都能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安溪縣各鄉鎮、各有關單位正在將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納入整體工作安排,重點解決新就業群體遇到的實際問題。楊炳福表示,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進一步凝聚全社會關愛力量,構建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穩步推進有溫度、有活力的“友好場景”建設。(融媒體記者 章桂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時隔12年 泉州再獲國家舞臺藝術最高獎2025-11-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