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白瀨鄉了解到,歷經40個晝夜連續攻堅,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白瀨鄉寨坂后靠安置區樁基工程于日前提前完工,總計358根樁基、9010米的總工程量為后續主體施工鋪就堅實基礎。此項目更在所有9個靠后安置區中創下“首個施工、首個完工”的“雙率先”紀錄。
在白瀨鄉寨坂后靠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機器轟鳴、車輛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自6月23日試樁完成,6月28日樁基破土動工以來,施工團隊連續奮戰40個晝夜,推動安置區樁基工程提前完工。”項目負責人石志強介紹,目前,施工、監理、檢測等單位正積極做好樁基檢測前期準備工作,預計9月中旬便可啟動白瀨鄉寨坂安置區移民群眾選地建房工作。
面對復雜地質條件、高填方區域穿越多層填土及松散巖層的巨大挑戰,以及施工周期高度緊張的壓力,項目部創新采用“分層分區、平行作業”策略,將現場劃分為3個作業單元同步推進。“施工高峰時投入3臺旋挖鉆機、60余名施工人員,實行‘三班倒’24小時連續作業機制,成功突破技術瓶頸,確保節點目標提前達成。”石志強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樁基質量萬無一失,項目工作專班多頻次開展專項技術交底與培訓,嚴控質量要點與安全規范。施工期間,現場技術人員對關鍵工藝流程與環保管理實施全程動態管控,寨坂安置區建房理事會也深度介入監督,對鋼筋籠、混凝土標號、成孔深度等關鍵指標嚴格把關,累計完成材料抽檢28次、工藝督查35次。此外,專班積極協調電力部門增設2臺臨時變壓器,有力保障施工用電穩定。
白瀨鄉黨委副書記林亮鈺表示,該鄉將全力做好紓困解難工作,當好移民群眾的貼心人。集中力量推進后續選地與主體建設,確保移民群眾如期遷入新居,開啟幸福安穩的新生活。(記者 李艷偉 通訊員 許少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