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華安縣委書記廖海軍帶隊開展重點產業鏈九龍璧(華安玉)產業專題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1997年和2000年習近平同志兩次與華安縣班子座談時對華安玉產業發展提出的重要講話要求,摸清玉石資源基本情況,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注重開采與保護并重,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玉石知名度,促進特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縣長陳敏杰參加座談會。
九龍江孕育的九龍璧,歷經億年沉淀,終成瑰寶。唐宋年間,九龍璧即為貢品,現故宮博物院仍有珍藏。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有記載,對九龍璧極盡贊美之辭,使其在明清時期更是成為石玩貢石。因其色彩花紋猶如蛟龍飛舞,經原國家地質部鑒定被正式命名為“九龍璧玉石”的華安玉,是“中國十大國石候選石”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價值更是展現出獨特魅力。九龍璧不僅是地質的瑰寶,更在于它完美地集“九”的哲學、“龍”的圖騰與“玉”的品德于一身,已成為一個可觸可感的中華文化符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
華豐鎮羅溪村是九龍璧(華安玉)最集中、存藏最豐富的村,家家戶戶都藏有或大或小的九龍璧玉石,并依托沿街商戶形成一條奇石走廊,是遠近聞名的“奇石村”。縣領導一行走進羅溪村的水來奇石館、九龍璧展示場、導生奇石店,走訪華安玉交易市場,詳細了解原石開采、供應渠道、市場銷售及商戶經營現狀,并在羅溪村村部與鎮村干部進行交流座談,要求羅溪村要與華安玉產業規劃發展一體考慮,打造慢旅行、深體驗的奔村旅游新模式,帶動華安玉推廣和銷售,推進村產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在隨后召開的華安縣重點產業鏈九龍璧(華安玉)產業座談會上,廖海軍指出,1997年與2000年,習近平同志在與華安縣班子座談時,充分肯定了華安玉獨特的資源價值和產業發展潛力,指明了“華安玉很獨特,是特色產業,可以很好去發展”,提出了“華安玉價值不會次于壽山石,但壽山石名聲大,華安玉要再造聲勢”“華安玉發展要有一套,從規劃管理,然后推動產業化”的發展要求,既為華安玉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又提供了方法指導,更明確了具體措施,為我們做大做強華安玉產業提供了根本遵循。要高度重視全力支持發展九龍璧產業。九龍璧(華安玉)作為我縣獨特的自然資源、獨有的特色產業和寶貴的文化名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要從政治維度、經濟維度和社會維度規劃考量產業的發展和政府的投入,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大做強九龍璧(華安玉)重點產業鏈,充分釋放其發展潛力,助力文旅經濟提升與民生福祉改善。
廖海軍強調,要積極引領培育和提升擴大市場需求。要推動華安玉產業從傳統建材向高端藝術品轉型升級,通過文化賦能和工藝創新,推動華安玉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向高附加值、多元化方向轉型,提升華安玉產品的品牌價值與影響力。要加強預期管理,強化政府引導和行業協會協同,規范管理,進一步強化資源統籌與市場引導,共同培育健康可持續的市場。同時,積極探索“玉石+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打造“玉石+文旅”特色IP,延伸消費場景,實現文化傳承、產業升級和文旅發展的多贏目標。
廖海軍強調,要大力宣傳推廣九龍璧文化。九龍璧不但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珍藏價值而且文化內涵豐富。要重塑其文化定位,突出其作為稀有貴“石”的獨特價值,深入挖掘融合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中國傳統玉石文化及龍文化等多元內涵,以文化賦能提升市場價值。要建設好麒麟山九龍璧地質公園,廣泛挖掘、豐富完善、充分講好九龍璧的精彩故事,全方位展示其深厚文化底蘊與廣闊應用前景,不斷提升九龍璧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讓這張華安獨有名片迸發出新的光彩。
縣領導蔡森成、陳錦白、陳紹勇、蘭亞平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