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它們在噸位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美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隸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995年10月服役,駐扎在日本橫須賀基地。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主力,配備有“宙斯盾”戰斗系統和“SPY-1D”相控陣雷達,以艦隊防空為主要作戰任務。
近年來,“菲茨杰拉德”號不時在西太平洋活動。據悉,“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最近剛剛在菲律賓蘇比克灣進行了一次停靠,隨后在南海航行。
軍艦和商船相撞,為何受損明顯的是軍艦?
這次相撞為什么先進的美軍艦大幅損壞,而商船沒有人員傷亡?配備先進雷達系統的美軍艦為什么沒能避開駛來的商船?來看央視特約評論員宋曉軍 的分析:
從結果看是避讓操作不當
這個海域航行比較密集,經常會出現船相遇避讓的問題,國際海上避讓規則一般來說是“小的讓大的”。也就是說,商船是被讓方,軍艦在安全距離范圍內,做一個動作,同時通知商船,被讓方就按原速原方向繼續航行。
這次相撞就發生在軍艦做出向左轉的避讓動作時。問題是如何出來的呢?理論是2種。
①是發生了誤操作。這個可能性很低,在這么密集的航道水域內,這是一個太正常的操作了;
②是軍艦左邊有一股不明洋流,使軍艦失控,結果商船左舷的船頭撞上了軍艦右舷的指揮塔下方。
商船是軍艦3倍的噸位,又按照原航速原航向航行,這么大的質量一下撞向了它的側面右舷的位置,就造成了傷害。
碰到洋流或操作失誤
為什么會有7人失蹤呢?一般來說做出避讓,大家就會放松警惕,突然遇上洋流或者誤操作,這個事發生得很突然,造成指揮塔上的人就掉到水里了。
軍艦2月剛剛花2100萬美元修好,對這個地方它應該是輕車熟路的。所以我們判斷是意外的外力造成軍艦這一次避讓沒做好,突然發生了碰撞 。
軍艦的右舷的舷側是非常脆弱的,商船是左船手的部分,恰恰是商船最堅固的部位。避讓時,軍艦把軟肋暴露出來,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后果。
所以說,軍艦受損嚴重是因為噸位小于商船,以及最堅固的撞到了最薄弱的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