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6日電 據外媒16日消息,受累于全球庫存高企,加上外界質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盟)實施減產協議的能力,國際油價一度下跌近4%至七個月以來低位。
國際能源署(IEA)月報上調全球原油供應預期,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美國汽油庫存上周意外增加210萬桶,,利比亞原油產量或增加等,也都是令油價承壓的因素。市場分析師認為,油價前景取決于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與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之間的角力。
分析師指出,今年以來,油盟出口比2016年10月基準線僅每日減少30萬桶,與此同時,美國產油量過去一年則跳增10%至每日933萬桶。
國際能源署表示,明年石油供應仍將超過需求,盡管消耗量將首次達到每日1億桶。
兩指標原油期貨都處于去年11月末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油盟及非油盟產油國宣布了減產協議。
期貨經紀公司OANDA駐新加坡資深市場分析師哈爾利(Jeffrey Halley)認為,對油盟來說,供應過剩的頭痛病變成了偏頭痛。
布論特原油和美國原油自5月25日開盤以來已累計下跌逾12%,當時減產協議被宣布延長到明年第一季末,而非起初計劃的于本月到期。
這是因為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等部分油盟成員國得到減產豁免,外界認為他們產油量的上升破壞了沙特牽頭的減產努力。
受助于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領導國沙特阿拉伯聲明表示,將對客戶大規模減少供應,國際油價曾小幅上漲,不過,美國產量增加意味著市場供應仍然過剩。
今年上半年,有人質疑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承諾執行情況,特別是在對亞洲仍保持較高供應的情況下。
沙特官員表示,他們真的在減產,包括7月份對亞洲的石油出口量將每日減少30萬桶。不過,也有亞洲煉廠表示,他們目前仍獲得了足額的配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