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月6日刊登題為《中國學生教我如何看待美國大學招生》的文章,作者是特里·克勞福德。文章稱,中國大大小小的眾多備考公司承諾教給學生提高成績的方法和竅門,讓他們能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全文內容如下:
我比世界上任何人接觸的中國高中生都要多。
至少我認為是這樣的:我和妻子一起在中國經營一家公司,代表某些美國大專院校和寄宿中學面試學生。學生們不必接受標準化語言測試,而只需跟我們的一名面試官進行一次沒有講稿的交談。我們把面試過程錄像后原封不動地交給招生人員。招生人員喜歡我們的面試,因為從中可以真實可靠地看出申請者的溝通技能。

這份工作的一個令人振奮之處在于,我們可以近距離體驗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才流動。我們在與學生交談時會問及“你為什么想去美國上學?”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大同小異:他們不喜歡中國高考,也不喜歡他們的專業由高考分數決定。
雖然高考制度在中國飽受爭議,但外部觀察人士應當明白積習難改的道理。
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尤其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學生現在把目光轉向了美國高校。準備SAT—也就是中國學生所稱的“美國高考”—和托福考試相對比較容易。中國大大小小的眾多備考公司承諾教給學生提高成績的方法和竅門,讓他們能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
有些備考公司甚至幫助作弊。SAT作弊事件引起轟動,但關于如何消除作弊現象的討論掩蓋了美國高校應關注的更重大問題。
招生人員會告訴你標準化考試并非全部:他們會“全面評估”并考慮申請書中的很多因素。
遺憾的是,在美國境外,申請書的很多內容都能被輕而易舉地偽造。美國學生的高中學習情況體現在學校成績單里,課外活動情況則通常由輔導員和大學的相關部門監管。而在中國,成績單的真實性難有保證。除了個別高中以外,中國也缺乏從學校獲得固定收入的制度性的輔導員。
再加上有些父母既不會說英語,也不熟悉美國大學申請流程,中介的機會就來了。他們承諾對學生進行“包裝”,使其得到招生人員的認可。多數中介的部分收入是從成功費提成的,因此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不擇手段地讓學生被成功錄取。中介幫學生填寫所有表格,添加論文和課外活動,處理與校方的所有函件往來。這正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專心準備SAT和托福考試。
招生人員或許宣稱他們對中國申請人進行全面評估,但他們承認,在時間有限的招生會議上,由于缺少可靠的文字材料,擇優錄取程序猶如皇帝的新衣。
中國學生可能會希望自己誠實,但大多數人覺得,不充分利用中介的“專業技能”會讓他們在得到更多資訊的同學面前毫無競爭力。
這個過程中被忽略的受害者是正直的高中教育工作者,這些人想當名副其實的教師。任何一所高中的國際班老師都會告訴你,家長通常會強烈反對在課程中安排占用SAT或托福備考時間的科目。我們在面試中常常問及學生目前的課程安排,結果發現他們在高中階段有兩年都在為標準化考試進行填鴨式學習。
一位知名中介不久前對我說,他估計中國學生的成績單有一半經過了“整容”從而讓他們看上去成績優異。假如實際比例遠遠更高,相關行業里也沒人會感到驚訝。
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美國高校的招生要求催生的。中國學生(以及他們的父母)深知美國頂尖高校學位證書的含金量,甘愿為此花大價錢—這一點跟許多美國人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中國沒有駐校輔導員負責在每次簽發申請書時保護學校—以及自身—的聲譽。
自從開辦了這家公司,我變得更加困惑,也更加充滿同情。備考欺騙比大多數招生人員意識到的更嚴重,但同時我現在也更加理解中國學生的困境。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中韓留學生不再追捧美國高校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25日發表文章稱,對一些外國學生而言,美國教育正在失去吸引力。
每年秋天,數千名學生都會從韓國來到美國校園。韓國文化將教育視為成功的關鍵,父母們省吃儉用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除學費以外,家長要支付備考和沖刺班的費用,還得花錢給孩子補習英語,雇用招生中介來指導他們辦理陌生的入學手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會到國外讀研究生。現如今,韓國新興中產階級的孩子也會出國讀書。
上面說的是韓國,但這番描述可能同樣適用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