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措
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
馬凱提到,要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統一規范制度和政策。職工養老保險要在完善省級統籌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籌資與支付責任,統籌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強基金的互濟性和抗風險能力。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基金省級統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風險。全面推進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探索省級統籌,縮小地區間、人群間政策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馬凱提到,要綜合考慮人力資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改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撫養比。
同時,要完善養老服務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加快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加大扶持慈善事業發展力度,研究建立慈善幫扶與社會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機制,發揮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
還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網絡,做好跨地區、跨制度社會保險關系轉移銜接、異地就醫費用結算等工作。加強社保經辦機構建設,推進各項社保統一征收管理,提高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還要抓緊制定基本醫療保險條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條例,修訂失業保險條例,盡快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法治體系。
將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
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我國將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加快實現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人員全覆蓋。
報告說,2020年我國人口預計達到14.3億人,為實現“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國務院有關部門已經制定并開始實施以養老、醫療保險為重點的全民參保登記計劃。
通過優化政策、加強宣傳、嚴格執法、提升服務、逐人逐戶登記確認等措施,力爭使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人數在2017年達到9億人,到2020年達到10億人左右,將覆蓋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時,鞏固全民醫保成果,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基本覆蓋職業群體。
調研報告
社會保險基金僅6地區真正省級統籌
建議抓緊啟動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報告指出,目前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層次低。2013年底,在3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按照實現預算管理的標準,有28個實現了省級統籌,但按照基金在全省區市范圍內統收統支的標準,只有6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省級統籌,其中包括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和社保資金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西藏、青海。
財經委認為,統籌層次低使得各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負擔畸輕畸重的問題難以解決。如2013年全國19個省級地區出現當期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計1702億元,需要中央財政補助;其他13個省級地區當期收大于支,基金結余4042億元。基金缺口與結余并存,財政補助與基金閑置并存,未能發揮出一個覆蓋數億人的保險制度應具有的風險分散和互濟保障功能。
此外,統籌層次低拉大了各地在繳費和待遇水平上的差距。調研報告舉例稱,2013年四川省和浙江省的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分別是20%和14%,而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分別是1525元和2500元。省份內不同地區的差距也很大,廣東省韶關市和深圳市的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分別是20%和13%,而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分別是1744元和3635元。地區間高待遇、低繳費和低待遇、高繳費并存的現象不利于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報告同時還指出,較低的統籌層次是社保關系轉移接續難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議抓緊啟動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并表示,“十二五”規劃也明確要求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目前時間已過大半,如期完成目標的任務很重,必須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資金統收統支、統一調劑使用的標準,盡快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為下一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做好準備。要抓緊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實施方案,注重新舊制度的銜接和平穩過渡。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社會保障事權劃分與支出責任,建立與基金統籌層次相適應的財力保障機制,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編制制度。建立與全國統籌相匹配的信息管理系統。醫療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也要依法盡快實現省級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