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廈漳產業對接從未停止。圖為位于漳州臺商投資區的燦坤產業園

【產業融合】
建設跨界增長區域
《總規》根據同城化的空間組織,規劃共建廈門灣南岸跨界增長區,以及翔安—圍頭灣跨界增長區。
以海滄、角美、龍海、南太武等組團為支撐,發揮海港資源和山水資源優勢,加快港口分工與功能協調,在九龍江口兩岸聯合打造東南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核心區、大都市區對臺產業合作新高地和生態宜居新港城。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由廈門、漳州兩市聯合編制臨港產業區規劃,統籌安排區域內功能分區,引導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合理布局。
共建航運物流中心核心區。加快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共建,探索將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含出口加工區)、象嶼保稅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功能及政策拓展到漳州招銀港區、后石港區和古雷港區。支持漳州在廈門建設物流總部,鼓勵廈門企業將物流配送基地放在漳州。
統籌配置商業及公共服務設施,率先實現廈漳公交在臨港產業區內跨界延伸;海滄馬鑾灣地區開發要充分考慮對角美、龍海乃至長泰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成為地區商業中心。南太武新區規劃要充分考慮廈門城區的擴張,預留相應空間,加快打造廈門灣南岸高品質的臨港新城區。
以廈門翔安新城與泉州南翼新城(圍頭灣地區的安海、內坑、東石、官橋、水頭和石井)為重點,突出對臺產業合作前沿定位,加快區域空間整合和產業重組,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依托翔安國際機場建設促進產業升級,打造大都市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新的次中心。
依托機場、港口在南部交接地區建設空港新城服務區,引導發展臨空產業,重點培育飛機維修、精密機電、生物與醫藥、航空運輸與物流服務、商務商貿、旅游會展等產業,設立對臺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打造廈泉臺合作大平臺,高起點、高水準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空港經濟區。
共同培育機場樞紐區和空港新城區。協調翔安和圍頭灣等機場周邊區域的發展,聯合編制空港產業區和新城區規劃,推進各區域功能與空港樞紐的銜接,推進翔安與南安道路交通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