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0月26日電 (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26日,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作為“正獻官”參與臺北客家義民祭最隆重場景——“主祭大典”。
公園祭臺中央,奉祀“敕封粵東褒忠義民”神位。遵古禮,時辰到,司鐘鼓,奏樂鳴炮,主祭官上香、祈風調雨順,隨后三獻禮花、果、酒,恭讀祝文,其聲綿長悠遠。
義民祭是臺灣客家莊最盛大的民俗祭奠儀式,傳承至今已有180年。清康熙、乾隆年間,在臺墾荒客家先民曾組義軍抵抗戰亂、保衛家園。此后,鄉親通過義民祭緬懷先民“忠義無雙”。
從中國大陸北方中原走出、“客居異鄉”的客家先民,為躲避戰亂,五次大遷徙,一路輾轉南遷,于臺灣落地生根。
然隨時代變遷、社會轉型、客家文化瀕臨流失,臺北遂將今年定為“客家文藝復興元年”。
馬英九在致辭中表示,臺灣重視客家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近年來設立“客家日”,編列經費預算,舉辦各類客家節慶活動,希望有更多人學習客家語,弘揚傳承客家文化。
當天,萬人頭戴彩繪斗笠、肩挑傳統客家擔頭,在臺北街頭上演斗笠大匯演。臺北市長郝龍斌、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劉佳鈞引領踩街隊伍,沿著羅斯福路巡游至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挑擔奉飯”隊則從臺北市“中正紀念堂”出發,同抵公園。
劉佳鈞介紹說,“挑擔奉飯”習俗,源于200多年前義民軍出征前,鄉民們無私供應酒食、以壯聲勢,并于征戰途中挑擔供給飯菜,籍以慰問。
兩隊人馬“會合”后的公園,充滿濃郁客家風情,入口處高數米的神豬造型,是義民祭的象征性符號;身穿傳統粉紅色服飾客家妹四下走動,獻藝表演;“歡樂祈福城”客莊燈節亮燈;“客莊等路大道”匯集全臺灣特色客家伴手禮、農特產、美食、工藝、文創商品。
今年由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的“2014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分別在“中正紀念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精彩上演:恭請27尊義民爺共襄盛舉、圣香迎神繞境、頭陣表演、打八仙、客家大戲、踩街創意秀……為期四天的“嘉年華”將在27日送神大典中落幕。
“送神”儀式是向義民爺傳達子弟們虔誠祭祀、慎終追遠的心意。禮成后,來自全臺各地的27尊義民爺,將在信徒護送下圣駕回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