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馬英九在華人企業家峰會演講之后,主辦方專門安排了與會嘉賓現場向馬發問,問題相當尖銳。
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提問:馬“總統”推出的政策有時代基礎,但執行上政治不足。“總統”的話到“部會”首長沒有真正執行,“部長”的話到科長不會執行,一個正直、認真、勤奮的“總統”,民調為何一直下降?
20多年前,我擔任海基會秘書長曾提出臺灣不同于香港,與大陸應建立“一國良制”。兩岸關系與華人社會整體幸福息息相關,您能否在任內與大陸簽一個“兩岸一家人”的協議,為兩岸一家人創造優良的制度?您與習近平的會面何時能實現?
馬英九:去年我推動電價油價合理化,油價成功了,電價10月1日實施了第二階段調價,這次反彈聲音比去年第一階段小多了,因為今年調電價86%住戶、30%商戶小店不受影響。去年電價調漲之前,比起1995年的電價還便宜,造成每用一度電要虧3毛多新臺幣。“政府”能用稅金來補貼豪宅用電嗎?調價過程中政策不夠細膩,這需要改進。
目前是兩岸關系60多年來穩定和平的時期,在臺灣需要、人民支持、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對人民未來有幫助的情況下,不排除兩岸領導人會見。
大是大非法治精神與政治妥協如何平衡?
金鷹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恒提問:“總統”大是大非的法治精神,與儒家倡導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如何取得平衡?
臺灣自由貿易程度不如新加坡、韓國,它們對臺灣的出口構成了巨大壓力,政治需要妥協,如果“立法院”可以縮短兩岸服貿協議4個月的審查,您愿意妥協嗎?
馬英九:儒家的《孝經》中提到父子關系,當違反義時,兒子含笑與父親相爭,而不是一味聽父親的。君王不義時,臣子也應當爭。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如違反時一定要爭。
兩岸服貿協議是要利用大陸市場發展臺灣的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產業,審查時間拖太久,會讓外商懷疑臺灣推動自由貿易的誠意與決心,這個協議不是為了國民黨,而是為了臺灣經濟的未來,希望大家從“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來思考。能妥協的部分我當然愿意妥協,但民進黨8場公聽會要花4個月,而國民黨8場只花了半個月,這段時間浪費得太可惜。我們如果不奮起直追,對臺灣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