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公園擠滿戲水民眾
閩南網(wǎng)8月2日訊 近日,大陸1/3地區(qū)出現(xiàn)連續(xù)高溫。作為臺灣天氣最熱的區(qū)域,臺北在7月最后的兩天最高氣溫均超過了37攝氏度。臺灣雖然有高溫天,但卻不會熱,主要是因為臺灣是海島氣候,海洋調(diào)節(jié)作用強;具體到臺北,則是因為對流旺盛,每天午后都有雷陣雨為大地降溫。
氣溫月均比去年略低
“這幾天很熱呀”,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公園散步的一個阿姨扇著蒲扇說道。她告訴記者,最近是臺灣今年來最熱的幾天。
而記者從臺灣氣象部門了解到,7月最后兩天臺北最高氣溫超過了37度,是7月溫度最高的兩天。據(jù)介紹,臺北7月的平均氣溫是29.5攝氏度,略低于去年同期。總體而言,今年的臺北氣溫還是比較正常的。
而就整個臺灣來看,7月份除了臺北,其他地區(qū)的最高氣溫都未超過37攝氏度。據(jù)介紹,“臺北是個盆地,又是都市區(qū),建筑物相對密集,空調(diào)排放的熱氣和各種廢氣無法散出,因此發(fā)生高溫天氣的概率會比較高些”。
降溫每日午后一場雨
到過臺北的人都知道,臺北夏季雨水多,除了臺風天下雨外,臺北每天午后都會有一場雷陣雨。
臺灣氣象部門介紹,臺北是盆地,早上太陽出來,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水汽冷卻凝結(jié),就會形成對流雨。臺北一般在中午過后開始下雷陣雨。“夏季除了臺風天降雨外,幾乎是每天一場對流雨,只是下的區(qū)域和范圍比較隨機”。
即使沒有下雨,一般午后也有一段時間是陰天。因此,臺北雖然高溫,但是并沒有那么炎熱。“午后下一場雨,給大地降溫,會涼快不少,臺北感覺上也沒有那么炎熱。”一位來臺灣旅游的大陸游客林小姐告訴記者。
氣候極端炎熱天氣少
臺灣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臺灣是海島氣候,海洋有一個很好的氣候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臺灣很少出現(xiàn)極端的炎熱天氣,從以往經(jīng)驗看,連續(xù)出現(xiàn)極端天氣的概率非常低,“一般高溫天氣一兩天就過了”。
而在臺北,地鐵、商場、辦公場所的冷氣都比較足,只要不長期在戶外呆著,還是比較涼快的。
措施力推夏季節(jié)能衫
炎炎夏日,臺經(jīng)濟部門正力推“夏日輕衫”活動,并拿出300萬新臺幣獎金鼓勵廠商推出夏日輕衫促銷方案。
“夏日輕衫”指的是通過臺灣機能性紡織品“吸濕排汗速干紡織品”或“瞬間涼感紡織品”認證的服飾。其中瞬間涼感紡織品是利用在紡織物中添加的礦石粉末,帶走身體過高熱能,讓身體感覺舒適。
臺灣研究報告顯示,若改穿夏季節(jié)能衫,冷氣調(diào)高1攝氏度,就可節(jié)省空調(diào)用電6%。
□深度剖析
臺北綠樹成蔭
臺北街區(qū),隨處可見綠樹成蔭。臺北園林部門介紹,全市公園綠地有1000處,面積共1300多萬平方米(不包括陽明山等生態(tài)公園),人均綠地面積為5.17平方米。臺北市園藝工程隊隊長顏春城說,臺北面積僅為270多平方公里,在籍人口260萬,流動人口有300多萬,綠化用地緊張,有如此成績已相當不易。
據(jù)介紹,臺北想盡一切辦法增加綠化,高架橋、街角空地、廢舊工廠、新征收用地都新建或改建為綠地。在綠樹保護上,臺北的特別之處在于,2003年起,把古樹當成一種文化資產(chǎn),并由文化局負責管理;還推出“樹木銀行”計劃,市民可以認養(yǎng)樹木;對于確實需要移植的樹木,也可以暫時遷移至“銀行”內(nèi),再適時回植或他植。臺北市民發(fā)現(xiàn)毀綠行為,只需撥打1999市民免費熱線就能檢舉。
綠地面積大,不僅能防澇,還能吸熱,大樹也為市民出行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小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