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灣島內引發的爭議,馬英九30日表示,許多和服貿協議有關的辯論,都不是理性溝通,而是“造謠和辟謠的對抗”,希望朝野能加強對話,冷靜地探討臺灣要不要走出去的問題。
馬英九30日上午出席“關鍵時刻2013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他在致詞時指出,臺灣和大陸簽署服貿協議,顯示臺灣走向經濟自由化的決心和誠意。
馬英九強調,他近日深刻地發現,服貿協議簽訂后,在民間和政壇都引發不少辯論,可是這些辯論都不夠理性,而是“造謠和辟謠的對抗”。例如服貿協議并未開放大陸勞工赴臺,也沒允許大陸投資人赴臺經營出租車事業,“實在看不出來出租車會從小黃(臺灣出租車)變小紅(大陸出租車)”,面對不實傳言四起,當局只能拼命澄清。
馬英九認為,開放帶來希望,閉鎖帶來萎縮,臺灣的服務業競爭力很強,簽訂服貿協議是一個好機會,讓臺灣業者可以去對岸發展,也期待朝野能共同討論“臺灣要不要走出去”的問題。
另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31日將舉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經濟部長”張家祝、“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等“部會”首長將與會,直接面對產、學界代表,共同討論及回應服貿協議問題。
公聽會討論題綱包括服貿協議對臺灣整體經濟發展影響,對臺灣就業影響,對各服務產業發展影響,是否符合臺灣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