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關問題,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2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表示,最終談出來的協議成果是整體性的,“若刪改部分條文等于廢除協議。”他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不可能只想把不利的拿掉,談判沒有這種談法”,整體評估仍是利大于弊。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立法機構審查將遭遇民進黨要求“逐條審議”。高孔廉26日準備了18頁的簡報檔案,說明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后的效益。高孔廉表示,臺灣對大陸開放的64項,約三分之二低于或等于WTO,屬“低標開放”。開放項目采“正面表列”,即原則禁止、例外開放。部分項目采有條件開放,如印刷廠只能入股不得控股、旅行社有家數限制和業務范圍限制。
針對綠營批評,大陸勞工將大舉登臺搶臺灣人工作,高孔廉澄清,服貿協議沒有開放大陸勞工、更沒有“投資移民”,自然人移動完全沒有開放、主管或技術人員赴臺也有人數限制。赴臺的大陸人第一年可持多次入離港證,第2年則要業績達一定標準才能換證。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26日強調,服貿協議中專門設置“緊急情況磋商”條款,主要是針對部分臺灣民眾對協議沖擊臺灣服務業市場的擔憂,根據條款,受影響的一方可隨時要求進行磋商,及時尋求辦法加以解決。
范麗青并指出,大陸這次對臺灣市場開放商業、通訊、建筑、分銷、旅游、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等服務行業,開放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希望這些措施促使兩岸服務業合作更加緊密深化,互補互利、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