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的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接受記者采訪。(中國臺灣網發)
16日下午,第三屆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研討會在廈門舉行,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參加研討會并接受采訪。對于近期紅會飽受爭議之事,趙白鴿表示,她不想僅用“郭美美事件”一個事例來說,因為紅會還面臨很多不同形式的挑戰。她認為,這反映出公眾對整個社會組織的期待,社會所有組織成分都應該對社會轉型負責任。
她說:“紅會飽受爭議,我認為是現在整個社會轉型和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公民對代表他們的社會組織的一種期待,他們希望能夠表達民意,參與進來,希望你這個組織不僅僅讓政府滿意,還要讓百姓滿意,希望進一步公開透明,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干什么。”
趙白鴿表示,如果說在改革開放之前,整個社會管理模式是以管理、控制為主導的話,那么現在就是公眾的參與和知情,并且由公民來共同參與社會管理和組織的形態。公眾現在所希望的社會組織,不僅是一個有政府支持的機構,而是一個能夠為老百姓服務、讓老百姓參與,且有自主權益的機構,這不僅對紅會,對所有社會組織,甚至包括政府組織,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紅會:“兩個態度、三重賦權、突出核心業務”
趙白鴿表示,目前中國紅十字會有兩個態度:一是適應民眾的需求,努力地向讓群眾滿意的方向走。二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包括征集、使用、公布資金以及對效果的評估,都必須以法律為準繩。要使紅會工作既適應群眾的需求,同時又能在法律的框架下開展。
對于自身定位,趙白鴿認為紅會有“三重賦權”。除了過去明確的政府賦權,還有公眾賦權和國際賦權。
趙白鴿說,紅會的核心業務是緊急救援、應急救護和人道救助,紅會要突出核心業務,體現這個組織存在的必要性。
“紅會要加強監督,希望大家給一點時間”
面對猛烈的社會爭議和媒體批判,趙白鴿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加強監督。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依靠媒體,問題出現以后曝光。同時注重另一部分,即在發生問題前的監督,這就是社監委存在的必要性。
趙白鴿說:“我們認為這個監督委員會,它如果能夠在你的戰略設定、項目執行、以及項目完成后的績效評估發揮作用,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現在這個情況下。”
最后趙白鴿說,希望大家給紅會一點時間,中國社會組織發展這塊,時間非常短,只有十多年的時間,紅會的發展目標還是很清楚的,它將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她表示,紅會之所以現在飽受爭議,是人民選擇了一個最有影響力的組織。“所以我想一個組織如果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它不能引起關注,那么這個組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中國臺灣網記者 黃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