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年近七旬的紹興人沈省和戴著老花眼鏡,拿著一沓醫保單據在算一個月來看病的賬目。自從9月12日,紹興市率先在全省全面啟動市級醫院改革以來,他明顯感覺到看病便宜多了。
讓沈省和受益的改革,啟動于2009年,隨著各項措施的推進,改革終于在今年進入深水區:如何對公立醫院進行改革,破除醫藥養醫的同時,又能讓公立醫院良性發展?
過去的這一個月里,紹興市市級公立醫院通過探索,交出了一份答卷。
改革最大受益者是慢性病患者
紹興市人民醫院院長郭航遠教授聽到老沈的說法非常高興,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親歷者,他對這次改革也有頗多感受。
“改革推進得很平穩,總體上感覺,慢性病患者的滿意率非常高。但對于一些急診患者來說,藥價的變化感覺不明顯。”郭院長說,這次紹興市級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降低藥費,調整診療費,對于那些急診患者來說,要從看病流程及醫院服務上著手,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改革的好處。
昨天,記者在門診大廳的咨詢服務中心看到一塊院長代表的牌子,每天10點以前,醫院都會派出一名行政人員,在此接受患者的投訴和咨詢。記者還看到穿紅色背心的義工,不時地給患者提供幫助。“門診住院大樓有16萬平方米,如果沒有人員導引,看病確實不方便。”郭院長說。
初次到紹興市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會驚奇地發現醫院竟然沒有掛號窗口,看病的人只需在自助掛號機上拿一個號子,就可以到各個科室去看病,等看病結束后再統一結賬。
改革方案中,市級各醫院的門診醫療費還突出了分級標準,醫院采取分級定價的原則,取消以往的掛號費。普通門診診查費調整為:三甲綜合醫院14元/次,三甲專科醫院12元/次;乙級、二級醫院10元/次。專家門診副高級16元/次、正高20元/次、省級名老中醫30元/次、國家級名老中醫70元/次。
為了推行這個措施,郭院長說,醫院每年至少要損失門診診療費近100萬元左右,但是他覺得這是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體現,是值得的。
年底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啟動改革
10月19日全省公立醫院改革院長工作會議在杭州舉行,衛生廳醫政處處長王楨介紹,截止到今年6月28日,我省31個縣(市、區),132個縣級公立醫院啟動了改革,分別占全省縣(市)數的一半,其中嘉興、紹興、寧波三個市所屬的所有縣級醫院都實施了改革。
9月12日紹興率先在全省啟動了市級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改革推行以來,醫療服務量顯著增長,試點醫院門急診人次同比平均增長了17.47%,出院總人次同比增長24.46%。而平均住院日由原來的10.71天減少到了10.24天,藥占比平均降幅達到了6.3%。
這說明造成醫院總收入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服務量的增加,從側面反映了我省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總體比較科學合理。
王處長表示,今年年底,全省所有縣級公立醫院都將啟動改革,這個舉措比國家要求的2013年的目標提前了一年。同時今年年底還將在嘉興也啟動市級公立醫院改革,明年將根據嘉興和紹興這兩個點的改革試點情況,評估改革的方案,在衢州和舟山進一步推進市級公立醫院改革。在總結這些試點的基礎上,制定省級醫院的改革方案,爭取明年啟動。
對于大家都比較關注的省級公立醫院的改革,王處長表示:“省級公立醫院和地級市的公立醫院比起來,存在一個特殊情況,即大半的病患都來自全省各地,需要在市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模式上進一步完善。”
不過,我省公立醫院改革總體模式,就是要斬斷以藥養醫的鏈條,讓患者得實惠。通過提高藥事服務費以及政府財政補助的辦法,讓醫院轉變盈利模式,在體現公益性的同時,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斬斷以藥養醫的鏈條,讓患者得實惠
因為公立醫院改革突出體現出公益性導致的虧損,以及藥物零差率推行后減少的收益,這會不會讓公立醫院的改革陷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作為政府管理人員的親歷者,紹興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王宏達否定了這種擔憂。
“斬斷了以藥養醫的鏈條,醫院靠什么來生存呢?除了醫院要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流程外,也需要政府財政補助的支持。今年紹興市8家市級公立醫院啟動醫改后,市財政專門撥款2000萬元作為財政補助,但是這個補助不是盲目給的,而是要視醫院的改革效果來分配。”王宏達說。
目前衛生局正在聯合財政局、人社局積極制定一套詳細的績效考核措施,將把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平均住院床日、藥品占比、基藥比例、抗生素消耗比、人均業務量、百元耗材、凈資產增長率、群眾滿意度等業務指標作為考核的依據,通過整體打分,來分配這筆財政補助。
“這些指標將促進醫務人員規范診療操作,加強醫療費用控制,比如百元耗材的指標,讓醫患在選擇一些貴重的一次性耗材時更審慎,一定程度上更加體現合理醫療消費的理念。”王宏達說。
改革推進一個月后,紹興市衛生局對8家市級公立醫院的運行情況也進行了統計,發現藥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的比例比實施前降低了4.17%,平均處方值環比下降8.03%,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了7.56%,出院人次同比增長了10.44%,職工基本醫療保障資金支出與上月持平。這說明不合理用藥得到有效地遏制,改革獲得初步成效。
背景解讀
改革讓患者和醫生都更有尊嚴
不到得病的那一刻,是體會不到看病的不易的。不做醫療線記者,也是看不到醫生無奈的一面。
提起看病難、看病貴這個話題,大多數人都會想起醫生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以及亂開高價藥的那只手,其實醫患矛盾只是醫療體制不完善的一個集中反應點。不止一名醫生向我表達過這樣的苦衷:“我們也想認真看一名病患,但是如果一個上午要看50名,乃至更多患者的話,我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和病患溝通了。”
公立醫院改革,就是希望改革,讓患者分流,也給劍拔弩張的醫患關系,松一松綁。
級別越高的醫院報銷比例相應降低,改革讓患者主動分流。先看病后付費,多種渠道預約掛號,通過改革讓患者減少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強制推行基本藥物制度,規定醫院零差率銷售藥品,一旦藥占比高出規定,就會影響醫院獲得的財政補助,改革用制度壓縮亂開高價藥的生存空間。
政府部門用來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最直觀的一個辦法,是通過數字比照。但是從醫護人員和病患的角度來說,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是讓他們能否更有尊嚴地看病。
改革還在行進中,我很高興地看到,我省的改革倡導者在不止一個場合提倡人文醫改,讓患者不用抱著被子睡在醫院門口等掛號,讓醫生能有一個午休的地方,改革正在被注入一種人性的關懷。
記者手記
全年藥費節約了2200多元
昨天,沈省和一大早就趕到紹興市人民醫院了,他要做半年一次的全身體檢。如果不看他的病歷,真的不敢相信,眼前這位看起來很壯實的老沈,竟然有著23年腎癌病史,同時還伴有高血壓、腎衰等多種疾病。
老沈是紹興染料化工廠的退休員工,他拿出一摞的醫保本,詳細記載了這23年來的就診經歷。
在醫保卡封底,里面夾著兩張特殊醫保的證明,這兩張證明,幫助他在治療腎癌期間減免許多自費支出。
而今年9月12日推出的紹興市級公立醫院改革,更讓他明顯感覺到看病便宜了。他拿出八張單子給記者看,比照了8月份和9月份配藥的區別。
老沈每個月要吃四種藥:絡活喜、開同、金水寶膠囊和安博維,改革后,四種藥總計下降了192.1元,除去方便門診的7元診療費,每個月節省了185.1元,全年可以節約2221.2元。
“吃藥便宜了,看病也很方便。我每半年要做一次全面檢查,只需要在配藥的時候提前開好檢查單,當天早上7點半到醫院,到了下午4點左右,基本就能拿到所有的化驗和檢查結果,非常方便。”老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