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福建省開展機關效能建設25周年。一直以來,平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論述,牢記殷切囑托、忠實對標踐行,將機關效能建設作為深化改革、優化治理的核心引擎。通過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平潭逐步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構建審批高效的現代化政務服務體系,探索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機關效能建設“平潭經驗”。
以效能提升為目標
建立“一枚印章”管審批新機制
近日,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推出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將過去需分別辦理登記注冊、稅務、印章刻制、醫保、社保、公積金、銀行預約開戶以及許可證變更等多個事項,簡化為“一次登錄、一表申請、一套材料”,進一步打造高效集成辦模式。

市民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改革后,辦理時間從12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申請材料從25份精簡至16份,跑辦次數從5次減少至0次。”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企業注冊科干部林蓉說。
自2020年開始,平潭便不斷深化“個轉企”改革,從“先注銷、后設立”的“一站式”全程網辦,到率先全省試點延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及成立日期的“直接變更”方式,再到如今集成多事項的“一件事一次辦”模式,不斷優化服務效能。截至目前,已有67戶個體工商戶成功轉型為企業,涵蓋車行、民宿、餐飲等行業,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立于2014年的實驗區潭南財稅有限公司,見證著平潭商事制度的改革。公司總經理薛理鑑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實驗區推出了“一表填報”、企業“全生命周期”全程網辦、“個轉企”及“證照聯辦”等一系列改革,解決了企業辦事“材料難”“來回跑”“排隊長”等難點堵點問題,在辦事便利度和體驗感上都得到很大提升。
“比較有感觸的還是‘個轉企’改革。因為在《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實施前,實驗區并沒有明確個體工商戶可以轉為企業。條例實施后,平潭就率先推出了‘一站式’全程網辦服務,可以線上同時辦理個體工商戶注銷、企業設立等。”薛理鑑說。
但是這種“先注銷、再設立”的轉型方式,還是會產生一些麻煩:好不容易經營了幾年、有點名氣的老字號,隨著注銷就沒了,原來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成立日期也都變了,跟客戶、銀行打交道還得重新解釋。針對這些問題,平潭很快推出“直接變更”的方式,通過直接“變更”登記,把個體戶的身份轉變為企業,保住了“老字號”和“老身份”。
緊接著,平潭在這一基礎上,又進一步升級為“一件事”集成模式,不僅將稅務、醫社保、公積金等事項“打包”在一起,還可以同時辦理許可證變更,只需要登錄一個網站或到一個窗口辦理,部門之間會通過內部協同辦理。
“改革后,我們再也不用一個個部門去跑、去重復提交材料了。這些改革讓我們企業實實在在節約了辦事成本,解決不少經營中的實際困難。”薛理鑑說。
“我們以效能提升為目標,建立‘一枚印章’管審批新機制,將歸屬于不同職能部門的審批職能和公共服務事項統一劃轉至行政審批局承接。對同一審批事項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的實施集中審批,實現‘機構、職責、人員、數據’四類審批要素全集中。”實驗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石嶠松說。
數據顯示,平潭便民服務領域2574個服務事項在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和網上辦事大廳可“一站式”辦理,行政許可事項“一趟不用跑”比例超過93%,平均承諾時限較法定時限壓縮了85%,政務服務滿意率連續3年保持在99%以上。審批制度改革后推出58項改革創新舉措,其中21項為全國首創,37項為全省首創。
以流程再造為核心
打造“極簡審批”新標桿
項目建設是平潭發展的重要一環,得益于行政審批制度的創新與改革,項目投資審批不斷加速、減負,大大提高了企業辦理項目審批申報事項的效率。
實驗區文旅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孫英回憶道,早期項目投資審批還是在1.0版的時候,申報手續繁瑣。“自從2019年6月,平潭投資體制升級到3.0版,現在項目審批手續連窗口都不用跑了,只需要有一臺外網電腦,線上提交申報材料就可以了。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會在線上受理,線上流轉匯總各單位的審查意見,最后在規定時限內給我們業主一份綜合批復,讓我們經辦人員不用跑那么多地方,這種改革創新模式方便快捷。”劉孫英說。
實驗區行政審批局項目投資審批處二級主任科員孫陽表示,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旨在以流程再造為核心,打造“極簡審批”新標桿。建立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集成式審批模式,將投資項目所有審批事項合并為“規劃選址與用地、項目核準或備案、設計審查與施工許可、統一竣工驗收”四個辦理階段。“每個階段均采取‘一表申請、一口受理、并聯審查、一章審批’的綜合審批模式,實現全程網辦,精簡行政審批材料90%以上,有力破解項目投資‘審批難、審批慢’問題。相關做法入選全國自貿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福建自貿試驗區十周年‘十大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孫陽說。(作者:林舒玲/文 林君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