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總會愛心基金負責人為學子發放助學金。 黃佛養 攝
“心懷仁愛謂之慈,廣行濟困謂之善”。慈善是人類愛心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需要人人參與和無私奉獻。山城周寧,民風淳樸,樂善好施。無論是慈善機構、企業亦或公民個人,無不秉承著這一優良傳統。
慈善總會
幫困助學圓夢愛心托起希望
“要不是慈善總會雪中送炭,很有可能我就去打工了。這筆錢圓了我的大學夢啊!”8月29日,面對周寧縣慈善總會送來的1萬元結對幫扶款,陳小楠眼含淚水道出了心中的無限感激。
小楠是一個孤兒,今年剛考上大學,但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她不知所措。至今小楠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也不知母親去了哪里,一個人孤苦伶仃。周寧縣慈善總會得知她的情況后,上門走訪,決定第一年給予她1萬元,而后每年5000元,直至其完成大學學業。
慈善暖風拂大地,絲絲雨露潤心田。小楠受資助順利升學,這只是該縣慈善總會幫扶的一個例子。由于縣域經濟相對落后,社會上還有相當部分的困難群體,特別是子女上學難題困擾著大多數農村貧困家庭。2006年12月,周寧縣慈善總會成立后,便一直堅持開展以資助貧困大學生為重點的傳統救助項目。為了讓這項工作更具針對性,更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該慈善總會制訂了以“孤兒、困難單親家庭、低保戶、病災戶、特困殘疾人”等家庭的學生作為救助主體的政策,每年扶持一大批學生進入高校深造。
助人之德莫過于助學。10年來,該慈善總會累計發放各類助學金619萬元,先后幫助3015名貧困學生圓了“讀書夢”、“大學夢”,實現了“不讓一名周寧孩子因家境貧困而輟學”的目標。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周寧縣慈善總會還開展了項目支教活動,為周寧咸村小學、七步中學、周寧十中、實驗小學等多個學校捐贈圖書、配備教學設施等,10年來共撥付支教款115萬元,扶持學校81所次。她給求學若渴的學子送去了光明,托起了希望,也點亮了眾多志愿者的心,讓愛一直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