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的“六個專項治理”拉開序幕:向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電信網絡詐騙、寄遞物流安全管理、危險物品安全監管、毒品、執行難這六個突出問題亮劍。
“六個專項治理”涉及的問題,是今后一段時期影響社會安定穩定的重要風險點,也是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難題和短板,必須動真格!根據省委書記尤權“進一步突出主要矛盾、主要問題,創新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的指示精神,一年來,“六個專項治理”精準發力、攻堅克難,成效顯著。
危化物流“可視化”預警
“一切正常!”12月16日上午,廈門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二大隊隊長呂俊斌拿起警務通手機,點開“千里眼”App圖標,開始對全市數十個危化品倉庫及數百部車輛的“巡邏”。
屏幕上,一輛運載危化品的貨車奔跑在湖濱西路,畫面清晰,連司機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原來,車子一啟動,車載GPS定位和監控探頭就同時打開,司機一言一行和車子的行駛路線,都會傳到系統,接受公安等職能部門的監督。
“原先的危險物品管理,因倉庫分散,車輛都在路上跑,耗時耗警力。現在有了這套系統,危化品倉庫有沒人值班、運載危化品的車輛到哪里,我在辦公室全都能看到,還可以和司機對話,心里更有底了。”呂俊斌告訴記者。
這雙神奇的“千里眼”,就是廈門警方研發的民爆物品監管檢查信息系統。它依托公安大數據,實行爆破作業單位風險評估和分級預警,具備動態化、可視化、全流程、可追溯監管等風險防控功能。今年8月,這套系統獲得中國爆破行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被中國爆破協會專家組肯定為“全國首創”。這是我省將“互聯網+”運用于危險物品安全監管、寄遞物流安全管理的創舉之一。
在危險物品安全監管專項治理中,省政府下發《危險物品“一體化”監管改革工作意見》,明確槍支彈藥等7類危險物品責任單位,建設全省“一體化”監管信息平臺,確保全流程監管、無縫隙銜接;明確危險項目需要審批的廠區布局、設施要求、安全防范等建設標準,統一歸類、匯總、公布,確保企業“申請時一次告知,建設時一次投入”。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機關檢查涉危從業單位2549家,發現、整改安全隱患2765處,立案查處違法犯罪案件1702起1765人。
“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3個100%,是寄遞物流安全管理專項治理的一項硬指標。我省在全國率先運行全省性實名收寄系統,累計實名信息量2481萬條,實名率83.5%。全省接入系統寄遞企業943家、服務網點4724個、快遞從業人員5.78萬人。全省配備X光機安檢設備300臺,51個省際、117個市級分撥中心安檢設備配備率均達到100%。
電信詐騙從高發轉向下降拐點
“打一場名譽保衛戰,還安溪一個清白。”9月9日,安溪縣召開誠信建設千人大會,宣告鏟除電信詐騙犯罪毒瘤、全力打造誠信安溪的堅定決心。
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是安溪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一項長效機制。記者從試點村魁斗鎮大嶺村了解到,全村被劃分為4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管理員及若干名網格協管員。他們按照“格不漏宅、宅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定期采集信息,確定重點管理對象。不久前,網格員小謝發現村民陳某沒什么正當營生卻擁有名車豪宅,覺得有蹊蹺,立即將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公安部門通過排查,發現陳某多次在泉州、廈門等地替人領取詐騙款,由此順藤摸瓜,打掉了一個電信詐騙團伙。
對無人參與電信詐騙犯罪的村(社區)獎勵20萬元,發生惡性案件的鄉鎮(街)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派出所所長一律停職,對涉案人員房產等非法所得全面清繳……安溪,這個全國著名的“電騙之鄉”,正逐步實現“從不光彩到光彩,從重點整治到先進典型”的蛻變。
搭平臺、促聯動、抓嚴打,是我省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治理的三大“撒手锏”。省級成立反詐騙指揮調度中心,所有設區市均建成公安、通信、銀行入駐一體化辦公的實體反詐騙中心,泉州安溪、晉江等多個縣(市、區)還成立縣級反詐騙中心。省財政安排5000萬元建設電信網省際出入口詐騙電話防范系統。建立涉案銀行賬戶預警機制,將5700個涉案銀行賬戶納入“黑名單”管控,對1.2萬個其他涉案賬戶納入“灰名單”預警。30家主要銀行機構建立專人、專崗負責的查控聯絡員制度,構建快速反應的資金查控機制。
開展專項治理以來,全省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11.09%,群眾損失同比下降17.72%;破案數、逮捕數分別同比上升31.81%、84.45%。全國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地區龍巖新羅區網絡詐騙案件下降了93.96%。
“福建的電信網絡新型犯罪從高發態勢轉向下降拐點,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公安部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