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對神情悲哀的夫婦來到廈門鷺江公證處請求幫忙。原來他們剛從貴州農村趕來,幾天前,23歲的兒子在廈門打工時發生意外,不幸去世。處理后事過程中,他們發現一張寫有兒子名字的銀行卡,但不知道密碼,銀行工作人員告知需要辦理公證。鷺江公證處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由承辦公證員當場出具《查詢函》,并陪他們到銀行查詢余額。看到卡里的余額僅1.7萬多元,公證人員立即采用簡易程序,為他們辦理存款繼承公證,并加班出具公證書。這對夫婦當天就拿到了兒子留下的血汗錢。
這僅是福建省公證機構改革的一個生動實例。
公證為民 解當事人燃眉之急
18載含辛茹苦,養女長大成人,陳某卻因年齡差距不符合收養規定,無法辦理收養登記,養女一直是“黑戶”。
近日,在寧德市三都澳公證處的幫助下,養女順利辦理落戶手續,困擾市民陳某多年的問題終于得到圓滿解決。
18年前,陳某在貴州打工時抱回一名棄嬰,并給她取名為小年。依據相關規定,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由于陳某未婚且與小年年齡相差不足四十周歲,無法辦理收養登記,因此小年一直無法落戶,上學、就業、外出都存在諸多不便。現小年已經年滿十八周歲,沒有戶口意味著小年無法跟其他成年人一樣外出工作、結婚生子。無奈之下,陳某和小年來到寧德市三都澳公證處尋求幫助。在查閱有關政策后,三都澳公證處建議陳某辦理與小年之間的撫養事實公證,在他們前往當地公安機關采集血樣進行“打拐”備案,排除小年系被拐賣人口的可能性后,兩名公證員沿著崎嶇的山路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距市區50公里的小山村,通過對同村村民的走訪取證,證明小年被陳某抱養情況屬實,雙方多年來以父女相稱生活在一起;之后公證員又前往小年當初就讀的小學,找到小年班主任了解情況、制作筆錄,還查閱了小年的學籍資料。基于調查取證結果,三都澳公證處依據相關法律政策,為陳某和小年出具了撫養事實公證書。第二天,小年順利辦理了落戶手續。公證助力,“黑戶少女”從此有了合法身份。
近年來,福建省公證行業大力開展“讓人民群眾能感知的公信力”實踐活動,各公證機構采取多項便民措施,著力構建“綠色通道”,尤其是針對年老體弱、殘疾、危重病人等當事人實行預約服務或上門服務,采取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熱情耐心接待每一位當事人,對社會低保等生活困難群眾,實行公證法律援助,減免公證費用;福州、廈門、泉州、三明、南平、寧德等地公證處克服重重困難,不分節假日,加班加點辦理大量時間緊、任務重的征地、拆遷、遺囑、繼承、贈與等民事公證事項,以專業、嚴謹、熱心、細致的工作態度,為廣大群眾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今年6月初,章女士火急火燎地趕到福州市公證處。原來,前一天晚上,她所在的公司老總陶某赴榕參加與合作方的簽約儀式,從廈門趕往福州的路上發生了車禍,造成創傷性骨折,現
正在福州市第二醫院接受治療。按計劃,公司老總此行將與一家外資企業簽署一份標的數億元合作項目,現在無法赴會,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委托她代表公司與合作方簽約。她請求公證員到醫院為公司老總辦一份法人授權委托書公證。望著章女士急切的眼神,公證員劉喜增當即冒著酷暑來到醫院,為當事人辦理了法人授權委托書公證。
及時處置 為臺胞提供高效服務
8月13日上午10時30分,搭載21名臺灣游客和1名導游的旅游大巴行駛至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路段,突遇泥石流引發翻車事故,導致1名女性臺胞遇難,2人重傷,其余游客輕傷。
事故發生后,中國公證協會、福建省公證協會高度重視,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及時作出應急處置安排。
8月15日傍晚,接到遇難臺胞的申請后,福建省公證協會及龍巖市閩西公證處隨即安排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連夜為遇難臺胞的親屬辦妥了遇難者的鑒定文書公證,獲得臺胞贊賞。
閩臺一水相鄰,交往日趨頻繁。自1993年4月“汪辜會談”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并制定《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實施辦法》后,福建省公證協會擔負起與臺灣海基會聯系兩岸公證書副本的寄送和查證等工作。本著“積極主動、交流合作、擴大影響、樹立形象”的工作思路,在推廣以往的辦證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福建省各公證處不斷推出新舉措。廈門市海滄公證處在長庚醫院設立了臺胞辦證點,方便臺胞家屬辦理公證,開創了大陸公證機構在臺資醫療機構設立辦證點之先例。泉州、漳州等有關公證處積極為臺商創業基地、臺灣農民創業園等項目提供公證服務,為臺商的投資置業提供完善的公證法律保障。10年間,福建省共辦理涉臺公證業務273839件,涉臺公證數量歷年一直位居全國前列。
涉臺公證成為兩岸建立彼此信任的法律紐帶,很多臺商、臺胞、臺屬把公證譽為“兩岸民間交往的金橋”“開啟海峽兩岸人民心靈的鑰匙”。
互聯網+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
今年5月初,廈門市公證處微信在線受理平臺收到了一份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申請,公證員迅速與申請人王先生取得聯系。經了解,王先生是廈門大學86級校友,今年恰逢入校30周年,紀念活動搞得風風火火。身處海外的王先生欲參加北美校友聚會活動,卻因為時間久遠,相關學歷材料已遺失,而難以自證身份。公證員了解到,情況與王先生類似的校友還有幾位。因此,公證員請王先生協助幾位校友分別在廈門市公證處微信在線受理平臺上提交學歷公證申請,引導他們上傳個人身份材料、填寫聯系方式,并寬慰他們會盡力促成他們的聚會心愿。受理申請后,公證員親自赴廈門大學檔案館調閱了王先生等人的相關學籍材料,并在校方工作人員幫助下為他們補辦了相關學歷證書。數天后,學歷公證書通過國際快遞送到了王先生等人手中。
因合作做生意與人發生糾紛,胡先生最近遇到了件煩心事:有人在網上公開了他的姓名、年齡、電話、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胡先生當天晚上在瀏覽網絡論壇時,偶然發現有人在該網站上注冊發表的這個帖子,除了公布他的信息,還公開叫罵。律師建議他先到公證處辦理網頁保全,為日后維權做準備,等辦完公證后再與網站商量刪帖。不過,胡先生發現這件事時已是晚上,公證處又不是24小時上班,他擔心如果等第二天再去辦公證,論壇帖子沒來得及進行證據保全,一旦被刪除就無法追究對方責任。經朋友提醒,胡先生通過“公證云”APP自行對該論壇帖子內容進行截圖保全,固定證據后立即向鷺江公證處的在線平臺申請出具公證書,隨后要求網站刪掉帖子,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公證,買房需要公證、固定證據需要公證、遺囑也需要公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公證”日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并擔當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實施十周年,2006-2015年十年間,福建省公證行業共辦理各類公證事項400余萬件,公證事項涉及民事、經濟以及涉外、涉港澳臺等百余項,制作的公證書發往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福建省公證行業積極推進公證信息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各地經常上線的公證處已有83家。另外,全省90家公證處已完成遺囑公證備案27804件,全省公證信息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省司法廳俞建春副廳長表示,今后將大力推行“互聯網+公證”便民利民服務的工作模式,推動福建省公證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