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0日訊 昨日,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考試中心《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記者獲悉,根據該通知,除英語外,其他8門學科都調整了考試內容,其中語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而數學將增加數學文化內容的考查。這些調整對我省考生會有什么影響,該如何備考呢?海都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省內名師,對部分學科的考點內容變化進行解讀。
【語文:適度增加閱讀量】
修訂后的考綱,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適度增加閱讀量。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則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解讀
要加強古詩文積累
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兆芳老師認為,考綱新規使考查目標更清晰,使原來因選考而被忽略的文學類文本閱讀得以強調,區分度有望更加明顯,從而使語文科考試更加科學。她認為,改實用類和文學類文本閱讀選考為并行,實際上提高了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地位,讓看似“無用”的文學藝術重新被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原來只重視實用類文本所折射出來的實用主義、急功近利傾向,是一種難得的進步。此外,新考綱還要求考生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
【數學:減少1個選考模塊】
在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同時對能力要求進行了加細說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
在現行考試大綱3個選考模塊中刪去“幾何證明選講”,其余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2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解讀
做題要歸納總結
福建教育學院數學名師工作室老師表示,我們要關注的是“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其出發點是為了“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增強民族自豪感。比如“秦九哨算法”,比如“楊輝三角”,這些內容要引起重視,這類題目如果要考,一般也會出現在選擇題或者填空題里。該老師認為,考生在數學做題過程中,一定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同時做到有意識地訓練舉一反三、一題多解,找到最科學的方法。
【文綜:減少考試模塊 明確考查要求】
歷史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6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選考模塊“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其余3個選考模塊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3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
解讀
考查解決問題能力
有老師表示,歷史學科開放性的題型,給了考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展開對二者關系的討論。
整合歷史知識、探求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今后高考考查重點。
地理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解讀
調整不利福建考生
福州三中地理名師鄭友強表示,目前福建絕大部分學校只教自然災害模塊,新考綱直接刪除自然災害,改為二選一。考生面臨在接下來有限的時間里,要抽出時間重新學習旅游地理或海洋地理知識。而刪除了的“自然災害模塊”可能和選擇題融合在一起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