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桿:讓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福建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解讀之三
《福建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提出,到2018年,金融機構杠桿率更趨合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信貸服務持續改進;直接融資占全部融資的比例達到30%,企業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杠桿率和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政府債務保持合理水平,區域金融運行穩定,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銀行不良貸款率力爭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日前,省金融辦有關負責人在解讀《總體方案》時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下,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著力做好去杠桿、防風險、促轉型、助發展等工作。
為什么要去杠桿?
“杠桿”指的是通過借債,以較小的投入撬動大量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如個人融資融券、企業向銀行借貸、政府發行地方債等,杠桿率就是債務負債率。杠桿一旦使用過度,必然帶來高風險。“去杠桿”則是在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以行政力量與市場手段并舉、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消化泡沫和高杠桿率問題。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突出的風險之一就是杠桿率較高。在企業方面,表現為利息負擔較重,經營困難;在地方政府方面,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籌資受限,制約了對發展的支撐;在銀行方面,表現為不良貸款率攀升,影響了金融體系的穩健。
“高杠桿和泡沫化會影響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工作的順利推進。因此,主動、穩妥去杠桿是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省一些領域負債率較高,也必須要把過高的負債比降下來,強化金融服務能力,降低金融杠桿水平。”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
三類領域如何去杠桿?
“去杠桿,要針對政府和企業的不同特點,分類審慎操作。” 省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認為。
非金融企業是杠桿率最高的經濟部門,要堅持去企業杠桿與降融資成本并舉。引導企業專注實業、聚焦主業、適度瘦身,提高核心競爭力,重新獲取內源融資能力,是非金融企業去杠桿的關鍵;同時要幫助企業拓寬股權融資渠道,促使企業杠桿率進一步降低。而降低融資成本對企業去杠桿具有重要作用,因為若以10%的年化融資成本計算,只需7年左右時間,債務余額就將膨脹1倍。因此,我省要求銀行業機構取消不合理收費,降低收費標準,嚴禁變相收費或提高利率的行為;同時擴大無還本續貸產品,通過合理定價和負債端創新,并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金融機構方面,一要強調金融機構的自身穩健運行和風險可控,引導、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及時補充資本金,降低杠桿率水平,適度控制規模擴張速度,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降低資本占用。二要加強金融機構風險監管。嚴控銀行開展高杠桿、高風險融資項目業務,確保銀行機構按要求計提各項撥備;加強證券、期貨機構的融資融券和資產管理等業務風險控制,努力壓降證券投資業務杠桿水平;規范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人身險業務,加強對保單質押貸款等業務的監管。
地方政府方面,在推動政府融資平臺向商業化轉型的同時,必須實現政府債務預算管理全覆蓋和限額管理,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做好存量債務置換。由于政府債務大多投入到收益期較長的基礎設施領域,通過發行低息、期限較長政府債券置換利率相對較高、期限較短的平臺貸款和表外業務融資,有利于解決地方政府債務期限結構不匹配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同時,債務置換能有效降低政府融資成本,今年初以來,我省累計發行置換債券863.43億元,利率比貸款基準利率低1.7-2個百分點,據估算可節省各級政府融資成本104億元。
為何要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
當前,一方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實體經濟杠桿率較高,兩難面前,應該如何抉擇?
“去杠桿不等同于短期內降杠桿。在降低杠桿率總體水平的同時,要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把信貸資源投到應該投的地方,這樣才能避免帶來新的風險。”省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認為,去杠桿既要主動作為,又要穩妥有序。
一方面,要有序退出無效信貸。一些過度授信企業杠桿率水平偏高,“僵尸企業”長期虧損,已經失去了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卻占據了大量的信貸資源。為此,對過度授信但具備一定清償能力的企業,要逐步降低企業杠桿率水平,實現信貸平穩退出;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僵尸企業”,或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后產能,應堅決壓縮退出相關貸款。
另一方面,要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將信貸資源更好地用于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和薄弱環節,填補金融服務短板。為此,銀行業機構要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對傳統行業不搞“一刀切”,對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防止不理性抽貸、壓貸。做好主導產業、新興產業、重點產業和補短板項目等領域的信貸服務,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切實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
為何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作用?
對此,省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說,以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企業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導致債務率較高,在經濟下行時銀行業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也比較大。同時,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發揮不足,并購重組不夠活躍,導致“僵尸企業”出清慢,行業整合效率低。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明顯提速,資源配置能力大大提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協調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逐步成形。“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拓寬股權融資渠道,降低杠桿率,練好內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總體方案》提出,一要多措并舉支持企業開展股權融資,提高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增強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積極引導各類基金以股權方式進入實體經濟,增加企業資本金,降低企業杠桿率。引導各類保險資金通過股權投資計劃和股債結合等方式擴大對我省的項目投資。增強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為小微企業股權融資服務功能。二要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加快整合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提質增效。鼓勵設立并購重組基金,支持優質企業發展壯大,加快行業資源整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為何要強調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
“去杠桿的本質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金融穩定。而金融風險具有多發性、傳導性和交叉性等特征,因此去杠桿的過程中要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防止風險交叉傳導。”省金融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防范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是防范和化解企業信貸風險。我省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相關企業轉型升級遇到的壓力和困難較大,容易出現暫時性的資金困難。”
為此,《總體方案》提出,要著力做好困難企業分類幫扶,加強“一企一策”協調,力求“一策一效”;加快不良貸款處置,加大打包、核銷力度,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大聯合制裁力度。同時,要積極做好其他金融風險防范工作,主要包括強化對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風險監管,防范化解債券風險,加大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規范交易場所管理,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防范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金融風險隱患,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